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论断
A.是对苏联社会发展水平的正确认识
B.过高估计了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
C.进一步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D.使苏联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大增
2019-08-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人物是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领导人。他上台后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取得一定成效。苏美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负担不断加重。他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019-08-1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执政,苏联先后进行了几次改革。这些改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
A.生产关系的调整
B.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C.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D.斯大林模式的彻底突破
4 . 1966—1975年,苏联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5.3%,T业总产值从2294亿卢布上升到5112亿卢布,农业生产总值从883亿卢布上升到1128卢布。这说明当时苏联
A.农民生活改善
B.注重发挥市场作用
C.改革成效明显
D.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5 . 当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进入以集成电路为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发展的新阶段时,苏联仍将增加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企业对革新的畏惧就像魔鬼怕见正神那样。”这反映了苏联
A.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缺乏竞争力
B.在管理体制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C.重工业比重大,经济发展不均衡
D.经济发展战略落伍于世界潮流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下图为反映苏联某个时期改革的漫画,对图片信息最精确的理解是

A.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B.改革存在弊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C.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D.改革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创造条件
2019-05-18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18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历史试卷
7 . 2016年3月,俄罗斯人以执政前后国家十个方面的变化为标准,评价20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十位领导人的功过,列宁、斯大林、普京的得分均为正面,并列第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有9项评价均为负面而位居最后。这体现出俄罗斯人
A.对历史的认可度比较高
B.注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C.充满对计划经济的怀念
D.有比较高的历史荣誉感
8 . 下面是苏联在第八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据上表,我们可以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A.“大跃进的年代”
B.“大倒退的年代”
C.“稳步前进的年代”
D.“停滞的年代”
2019-04-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台江县革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时代的房子过于奢侈,花瓶式建筑华而不实。为了实现“1980年每户家庭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住宅里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的目标,在赫鲁晓夫倡导下,苏联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不带“装饰物”、15天即可建成的装配式房屋。这一做法
A.用经济管理取代行政命令
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
C.推动苏联的经济高速发展
D.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