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王昕伟在《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的前提下,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这次改革(   
A.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B.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稳定了苏联社会秩序D.调动了国民生产积极性
2023-02-24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普通高中2021年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逐步开始对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义务交售制为农产品采购制以及大规模开垦荒地并种植玉米作物。这是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勃列日涅夫改革
3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其中“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
C.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D.不愿进行改革
4 . 有学者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允许个体经济存任,但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是反对市场经济。该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
A.在经济领域方面收效甚微B.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C.未能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D.学习了中国改革成功经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这种认识
A.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B.导致苏联经济改革陷入停滞
C.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D.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
7 . 1965年苏联对利润分配进行了改革。改革前,企业利润上缴国家部分占71%,29%留归企业自己。改革后上缴国家预算的比重减少到60%左右,其余部分归企业。这一变化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一定程度调动了企业积极性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8 . 下表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表。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社会总产值 7.4 6.3 4.2
国民收入 7.8 5.7 4.3
工业总产值 8.5 7.4 4.4
农业总产值 3.9 2.5 1.7
基建投资 7.3 6.7 3.7

据上表可知,此时的苏联
A.政治体制逐渐完善B.农业增长速度加快
C.经济增长速度放慢D.优先发展了轻工业
9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467次组卷 | 100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10 . 下图人物是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领导人。他上台后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取得一定成效。苏美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负担不断加重。他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019-08-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