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1958年,苏共中央决定改组机器拖拉机站,把拖拉机站的机器卖给集体农庄,使之变成集体农庄的财产。同时,将机器拖拉机站的原有技术人员转到集体农庄,并把原有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技术修配站,为集体农庄提供农资和技术服务。这一改革体现了苏联(     
A.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
B.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国民经济
C.探索了多种所有制改革的道路
D.意在弥补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短缺
2 . 据下图可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A.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一定成效B.促使苏联经济始终快速健康发展
C.解决了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D.都以失败而告终并导致苏联解体
2022-02-21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校高二下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卷
3 .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做的总结报告中提到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缺点和错误,并提出要干部们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据此可推知,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会
A.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取消集体农庄制度
C.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D.放松对农业的控制
4 .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重新整顿农村经济关系,放松对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管制,推行租质承包制。但粮食产量连年下降,戈尔巴乔夫的个人支持率也下降至16%。这明当时苏联
A.国民经济结构已趋向合理化B.改革获得了农民的大力支持
C.改革仍以行政干预手段为主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积重难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020-07-13更新 | 211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A.是列宁时期经济政策的再现B.使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C.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D.反映出苏联以重工业为改革重点
7 . 1982年3月,勃列日涅夫在中亚重镇塔什干发表讲话,称苏联“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任何威胁”,并肯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勃列日涅夫的主要意图是
A.巩固中苏同盟,应对美国霸权主义B.缓和中苏关系,改善苏联外部环境
C.借鉴中国经验,深化苏联改革步伐D.调整对华政策,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8 .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19-08-22更新 | 6467次组卷 | 100卷引用:辽宁省阜新二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戈尔巴乔夫1985年执政以来,在强调根本改革现行苏联经济体制必要性的同时,一直在提倡和鼓励学术界大胆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但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却没有成效,其主要原因是
A.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B.没有提前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C.缺乏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
D.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2019-08-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10 . 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由此可知苏联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A.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
B.农民劳动积极性有所增加
C.美苏争霸中实力超过美国
D.农业集体化起到促进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