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1954年,赫鲁晓夫在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信中说:“苏联的农业产量需要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匮乏已经严重到即使农业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也难于解决城市的粮食供应,因为城镇人口的增长过于迅速。”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人口迅速增长B.工业化扩张速度过快
C.粮食依赖进口D.农业集体化亟待推进
2 . 如表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年份苏联粮食产量
19538250万吨
19548560万吨
195510370万吨
195612500万吨
195710250万吨
195813470万吨

A.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B.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D.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22-08-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斯大林逝世的前几年,苏联农业发展非常缓慢,单位面积产量始终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粮食产量从1913~1953年基本没有提高。1954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扩大苏联的谷物生产和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报告》,规定1954年—1955年至少开垦1300万公顷荒地。(政府)原来对农业生产规定非常细致,规定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1955年3月通过《关于改变农业计划工作》的决议,废除国家下达的指标。1958年6月30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从1958年7月1日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蔬菜、肉、奶、蛋、羊毛、饲草的制度;从同日起,国家实行统一的产品收购办法。

——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

材料二:1979年9月28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决定》把“草案”中不许包产到户六个字删掉了……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除有法律规定者外,不得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社、队执行,应该允许他们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在这方面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摘编自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改革的背景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中国在农村改革中的异同点。
2022-08-1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谈到农业存在的问题时,赫鲁晓夫重新规定:“如果在制定摇种而积、单位面积产用和畜牧发展指标时,集体农庄、国营农场领导人和生产管理局领导人发生分歧,那么最后决定权属于集体农庄管理委员会和国营农场场长。”赫鲁晓夫此举旨在(       
A.否定指导性计划管理制度B.激发地方和劳动者积极性
C.改革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D.鼓励各地方扩大玉米种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苏联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苏联增加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吴怡冉《斯大林模式探析》

材料二   1985年的四月全会上,苏共中央提出了“加速战略”(即“加速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目的是集中财力和物力,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购买西方技术,实现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加速”口号反映了苏联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缩小与西方国家差距的愿望,但这一发展战略仍然是不计投入成本的,只强调增长速度。忽视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逃脱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片面增长的老路。198623月,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在批准“加速战略”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苏联1986年至1990年及200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反映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层急于求成和好大喜功的心理:乐于制定宏大的战略,而不是艰苦细致、脚踏实地推进改革与发展。几年后,随着政治斗争的激烈,这些宏大的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便被束之高阁。

——摘编自张树华《苏联经济是怎样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一步步走向深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6 .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国内“影子经济”(即地下生产洋货的作坊、车间和企业)发展迅速,并从洋货生产转向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品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批发、销售的巨大产业链。这种现象
A.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成就B.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C.改变了轻工业落后的面貌D.折射出苏联模式的弊病
2022-05-24更新 | 1669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苏共24大时勃列日涅夫指出,1970年苏联职工工资月均146-149卢布。26大时他指出,1981年苏联职工月工资是168卢布,比10年前增长40%。而1973年石油危机后油价暴涨,1974-1984年,苏联石油出口收入保守估计1760亿卢布。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十年间职工收益增长40%B.通过石油收益积极改善民生
C.经济建设逐步陷入危机D.遭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围堵
2022-04-20更新 | 659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学情检测(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各国陷入经济危机时,苏联与西方国家签订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以及在西方国家开办合股公司。1976~1977年,苏联从美、日等发达国家进口的先进技术设备价值高达115亿美元,集中于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等行业。苏联的这些行为(     
A.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引发了意识形态混乱
C.推动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2022-03-12更新 | 39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57 年苏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取消部门管理、实行地区管理体制的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改组后,由地区性的国民经济委员会和其他地方机构管辖的工业企业占全苏联工业总产值95%以上,而由中央各部直接管辖的部分不到5%。这次改革
A.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适度扩大了地方经济自主权
C.废除了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D.改变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10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B.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经济体制
C.都企图改革斯大林模式D.都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