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道:“他们(农民)屠宰的牝(pìn,雌性)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头、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B.政府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措施
C.农民反抗余粮收集制的行为
D.农民消极应对农业集体化运动
2 .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提到:“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任务”是
A.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危机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3 . 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要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也仍然要起作用。这说明斯大林
A.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试图恢复新经济政策
C.开始了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D.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生产成本。这一规定说明
A.余粮收集制的实施破坏了农业发展
B.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加大了农业投入
C.工业化建设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D.农业集体化运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5 . 1930年约有2万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苏联工作,苏联有色金属企业的经理和技术经理几乎都由美国人担任。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拖拉机出口总额的90.5%,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由此可知
A.苏联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B.客观条件有利于苏联的经济建设
C.美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波及到苏联
2019-07-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该认识体现了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是苏联经济的核心
D.计划体制之下的市场经济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5)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有哪些?
2019-06-1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2019-06-11更新 | 14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
A.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
C.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
D.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