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排位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这反映出苏联(     
时间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世界第51.7
1932年世界第3欧洲第261.5
1937年世界第2欧洲第193.0
A.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B.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提升
C.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化发展D.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乃至世界都有面临危机和压力的时候。应对危机需要“选择性变革”。真正的挑战恰恰在于,在危机中如何取舍,想清楚哪些部分运作良好、不需要改变,哪些部分不再可行、需要变更。他们必须判断,哪些零件可以留下并适应全新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鼓足勇气去辨认那些必须变革的方面。这就要求国家找到符合自身能力的新方案,来适应当下的自己。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曾楚媛译,中信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谈谈你对材料观点的认识(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富裕农民日益增多,到1927年大约有100万户。联共(布)领导人看待这一现象意见不一,担心市场发展会导致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增长。同时还要利用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来加速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邓倩《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推进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农业政策调整失败的教训。
4 . 苏联作家格罗斯曼的不朽名著《生存与命运》,详细记述了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社会状况。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在该书中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3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6 . 在苏联,“计划社会”的思想,部分来自恩格斯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学说,部分地来自战争的经验,甚至更多地来自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即如何应付在提高国家生产水平中出现的连续而长期的问题。材料说明苏联形成的“计划社会”思想
A.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B.是促进苏联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C.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发展
2018-05-17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体制。

2018-02-06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29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100倍。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A.农业集体化急速普及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重工业飞速发展D.农民欢迎新经济政策
9 .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和赫们特·齐格勒认为,在斯大林领导时期的苏联,国家“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而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发生的变化”。下列不属于“外界复杂心情”构成因素的是
A.苏联利用农业集体化提高生产效率B.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成就
C.苏联经济在斯大林时期已臻于极盛D.苏联的计划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17-08-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二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该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立即无条件的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的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的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和农产品。
——《苏共决议汇编》
材料三 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所迫时采取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进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一种过渡形式。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又是以带有小农民在居民中占优势所造成的特点的社会主义进到共产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
材料四既然无产阶级紧紧掌握着政权,紧紧掌握着运输业和大工业,这里就没有什么使无产阶级政权可怕的地方。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措施?反映了苏俄哪一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一指出其实施的背景。
(2)材料二又提出了什么措施?反映了苏俄哪一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有人认为由材料一的措旋转向材料二的措施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试结合材料四的内容加以说明。
2016-11-2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