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国家与工业文明国家的冲突是异常惨烈的,败退也是符合了文明竞争规律的。即便是在二战中左右逢源,善于钻阵营空子的苏联,也在冷战中衰亡,崩溃于一条腿走路下自身竞争力的无以为续。”材料表明苏联衰亡的主要原因是( )
A.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
B.苏联的经济体制落后于美国的经济体制
C.体制与生产力水平脱节
D.苏联的改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2 . 1936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飞机、汽车和各种重型机械增长非常迅速。同时人民的生活日用品,如粮食、服装、烟、酒等则严重不足。据说,一条相当普通的牛仔裤在前苏联算得上生活奢侈品,一般人根本买不到。材料主要表明
A.苏联的轻工业落后B.苏联农业产量低
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农业、轻工业发展D.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3 . 如表显示的是1928年和1937年苏联民众消费情况(表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从表中信息可知,苏联
1928年1937年
民众消费情况市场上购买的消费87.1126
自产自销的消费35.625
服务业方面的消费11.119.9
人口指数11.09
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成功地建成了社会主义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1929-1932年苏联谷物出口情况统计(万吨)。据此判断,苏联
A.农产品市场因世界经济危机扩大
B.生产关系变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经济建设受到国际政治局势影响
D.农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2022-06-01更新 | 656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苏联(俄)历史上某一时期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据此判断该时期是(  )
除了农业外,几乎对全部经济(包括对超过5人的小企业)都实行国有化,以此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扩大国有制企业(分配上实行高度的平均主义实行劳动力的强制分配和普遍劳动义务制

A.1918-1921 年B.1921-1927 年
C.1928-1956 年D.1956-1964 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注:1卢布=100戈比),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10卢布10戈比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21一55戈比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升)9—14戈比1—1.5卢布

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B.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
C.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7 . 斯大林把农业看成是国家工业化的手段和工具,农民则把集体农庄制称为“第二次农奴制”。他们的这种认识反映了
A.国家限制农民人身自由B.农民利益受到了损害
C.集体农庄生产水平不高D.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围绕材料,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1-20更新 | 228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新全球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材料主要说明斯大林模式
A.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消弥了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
C.设定的生产目标符合了当时的国情D.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
2020-08-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