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2021-06-09更新 | 8639次组卷 | 7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情况。这一情况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C.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D.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表。下述现象
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10卢比10戈比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21—55戈比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斤)9—14戈比1—1.5卢布
(注:卢布=100戈比)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C.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求D.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
2021-05-26更新 | 334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过程性评价历史试题
4 .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斯大林认为俄国经济落后,因此必须利用政权高速度地发展经济,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布哈林认为无产阶级虽然掌握了经济命脉,有建成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但是大量小农经济的存在,使解决农民问题需要较长的过渡期。他们看法的实质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国力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实行固定粮食税团结农民D.苏联能否建成社会主义
2021-05-25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白俄罗斯主要种植亚麻,乌克兰主要发展煤铁工业等。大多数民族共和国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强调联盟利益,忽视盟国利益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6 . 王昕伟在《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知难而退,缺乏坚定的改革决心与毅力,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造成全民政治热情高涨,而反对派则群起攻击,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这说明该改革
A.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B.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C.演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苏(俄)联1918—1928年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生产量统计。该图可以说明苏(俄)联

苏俄及苏联飞机与航空发动机生产量(1918—1928)
A.一五计划的开展具备了一定条件B.航空工业发展领先于世界
C.新经济政策推动工业化建设完成D.计划经济体制具备优越性
8 . 1925年12月,苏共中央决定把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着手实行计划经济建设。这一调整旨在
A.化解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B.解决人民生活逐步下降的危机
C.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2021-05-21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淮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下了其死敌一命,战时如此,平时亦然。”其意在说明
A.十月革命使颓废的资本主义焕发了生命力
B.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启发了欧美制度调整
C.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了资本主义
D.欧美政府干预经济消除了私人生产盲目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三十年代,有人质疑苏联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材料反映出
A.冷战并未阻止美苏之间经济交流B.斯大林承认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C.苏联工业化适时借鉴了西方技术D.苏联工业化离不开美国技术支持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