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27年7月,斯大林提出农民要偿付一种类似"贡税"的间接税,即农民购买工业品时要"多付一些钱",而出售农产品时要"少得一些钱"。国家有时竟以低至农产品成本10%的牌价强制收购农产品。此外,集体农庄必须接受国营机器拖拉机站的耕作服务,缴付巨额实物报酬。这些做法
A.基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B.有利于强化工农联盟的统治基础
C.借鉴了宏观经济学说基本原理D.立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2022-05-26更新 | 827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卷(二)历史试题
2 . 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城起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号召人们争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档案表明,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在按累进计件支付工资的工人中,比例高达50%以上。这说明当时苏联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调动了广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尝试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保障工业化
3 . 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4 . 20世纪以来,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战争威胁和重工业相对落后的形势下,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仅用时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的积累率提高到44%,这主要是通过农民,促使资金积累从农业转向工业等方式实现的。因此,苏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

材料二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视角一“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
“计划经济”的道路。
视角二“新政”为资本主义世界探索出一条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福利国家”
的资本主义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个视角,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8-1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 (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产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2019-01-30更新 | 973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一中集美分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说到:“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说,普京不赞成”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
C.受困于斯大林体制D.致力于冷战与争霸
7 .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