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
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
2 . 下表是1929——1933年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等情况

据此可知,苏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
A.消弭了美苏间意识形态分歧
B.表明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C.有利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反映了苏联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B.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
C.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弊端
D.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
4 . 1932~1933年,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发生严重的大饥荒。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农业全盘集体化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工业化运动的开展
D.新经济政策
2018-09-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外国
20世纪30年代1933年7月《申报月刊》开展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和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1935年资源委员会实施重工业五年计划;1933-1937年先后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良所和中央棉产改进所等等;1934年开始发起“新生活”运动,培养“现代国民”,造就“现代国家”。
大危机由美国爆发,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导致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上台。
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和建立世界霸权计划,开始大举侵华。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据王术静《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研究》等改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7 . 1926年苏联商业人民委员米高扬宣称:“应当说,农民自发势力、农民谷物市场完全为我们所控制,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其实质是
A.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管理经济
B.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
C.采用行政命令解决经济问题
D.正式建立斯大林模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
B.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
C.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
D.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
9 . 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532
机器制造业4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51073
6644
石油2322
5553
A.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C.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D.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
10 . 1928年10月起,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另一方面,从1934年开始的大肃反运动仅在1937—1938年间就有200多万人受到清洗,其中包括4万多名营级以上的高中级军官。这说明
A.斯大林模式利弊己被认识
B.大肃反促成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C.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斯大林模式对苏德战争初期利弊并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