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2021-10-25更新 | 380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2015年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
2 . 苏联在实施“四五”计划期间(1946—1950年),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西方舆论断言的“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不攻自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苏联模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C.苏联“斯大林模式”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D.美苏争霸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题
3 . 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情景图。造成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性
B.加快发展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C.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的妥协
D.集体农庄土地所有权的丧失
2019-03-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加速农村土地兼并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
(3)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2016-12-12更新 | 199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形成了僵硬的体制和集中的模式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年82.51957年105.0
1954年85.61958年141.2
1955年106.81959年124.7
1956年127.61960年133.2

—樊亢主编、王金存著《苏联社会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年166.831959年169.68
1954年169.521960年143.85
1955年183.941961年136.50
1956年192.751962年154.41
1957年195.061963年170.00
1958年197.651964年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到1960年中国和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0 . 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
A.苏联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苏联更加重视轻工业发展D.苏联否定斯大林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