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193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满怀希望地去了苏联,却带着失望而归。回国后他写了一本书——《从苏联归来》,他说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红苹果虽红但生了虫,就不能吃了。“生虫的红苹果”喻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生产力水平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渐趋减弱
C.优先发展重工业阻碍了经济发展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2 . 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上所处的位次。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32
机器制造业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073
644
石油322
553
A.国民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B.斯大林体制弊端初露端倪
C.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D.计划经济具有一定优越性
3 .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模式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2022-05-04更新 | 390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苏联(俄)历史上某一时期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据此判断该时期是(  )
除了农业外,几乎对全部经济(包括对超过5人的小企业)都实行国有化,以此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扩大国有制企业(分配上实行高度的平均主义实行劳动力的强制分配和普遍劳动义务制

A.1918-1921 年B.1921-1927 年
C.1928-1956 年D.1956-1964 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毛织品、棉布、鞋和砂糖的产量均为世界第一,许多轻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啤酒产量世界第二,同时是世界第一大奶制品消费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冰淇淋消费国。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效B.斯大林体制仍有一定优势
C.计划经济推动产业升级D.勃列日涅夫重视民用工业
6 . 据统计,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这表明苏联
A.借助有利时机推进工业化B.基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C.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理论D.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7 . 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苏联“垮了”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失败B.西方的“和平演变”
C.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8 . 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斯大林这么说的依据是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显著B.苏联农业集体化激发了积极性
C.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的国力强大D.苏联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9 . 据统计,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净减57.2百万公担。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集体化降低农民积极性B.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C.苏联工业化吸引大量劳动力D.调整工农业比例的失调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年74.425.40.2
1932年51.728.3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2020-07-11更新 | 7139次组卷 | 8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