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1924-1939年苏联人口阶级构成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苏联模式”
3 . “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这项事业”指的是
A.十月革命B.战时共产主义C.新经济政策D.五年计划
2020-06-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斯大林指出,把国内矛盾看作要靠世界革命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对本国工人和农民革命力量的忽视,必然导致对革命前途的悲观失望。如果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迟迟不来,苏维埃政权岂不是只有在同农民的矛盾中“苟延残喘”或在等待世界革命中“连根腐烂”!斯大林意在
A.强调世界革命的紧迫性B.坚定实现现代化的信心
C.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D.缓和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划分阶段”

1917——1955年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苏俄 苏联)(对比:1917年的百分比)

年份 全部工业

其中

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 消费产品生产(第二部类)
1917

100

100

100

1921

44

35

49

1924

63

64

62

1925

102

99

104

1926

137

139

136

1927

155

157

154

1928

185

192

180

1929

222

247

206

1930

270

341

227

1931

326

439

256

1932

378

524

281

1933

394

555

295

1934

469

695

331

1935

575

880

388

1936

740

1152

487

1937

823

1250

561

1938

921

1405

623

1939

1068

1670

697

1940

1193

1918

747

1945

1094

2152

444

1946

913

1581

503

1947

1114

1933

610

1948

1405

2491

737

1949

1683

3123

798

1950

2066

3930

920

1951

2406

4586

1068

1952

2684

5144

1180

1953

3002

5738

1326

1954

3399

6512

1496

1955

3821

7471

162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7——1955年苏联(苏俄)经济发展划分阶段。对自己划分的阶段作相关分析陈述。
2020-05-10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3~1934年,苏联农民的小麦交售给国家的价格为每公斤3.2到9.4戈比;通过国家商业渠道销售的面粉每公斤零售价格最高约是400到500戈比。这说明当时苏联
A.集全部力量保障前线的胜利B.为迅速发展商品经济创造条件
C.把提高农民积极性放在首位D.举全国之力汇聚发展工业资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33年斯大林指出:“党似乎在鞭策国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须催赶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这一观点
A.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B.体现了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紧迫感
C.成为苏联开始工业化的依据D.严重脱离了苏联经济落后的国情
8 .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二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材料三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摘编自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学习“苏联模式”的表现及影响,列举新时期我国对“苏联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9 . 俄国学者米格拉尼扬说,在确定新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间,占优势的是这样一种观念:俄国应当走条不同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以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强盛的世界大国后解决肩负的救世任务”。由此可以推知,当时俄国
A.全面的工业国有化即将实施B.广大农奴获得自由和土地
C.粮食税逐步取代余粮征集制D.筹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0 .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要表明
A.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
B.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
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2019-10-21更新 | 874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