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虽然还不够勤奋,不够细心,不够刻苦)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二   过去的一年乃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条战线上都发生大转变的一年……我们在过去这一年内大体上已经顺利解决了重工业基本建筑工程资金积累问题,实行了发展生产资料制造业的加大速度,造成了我国变为五金国的前提……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根本转变,由规模狭小的落后的个体农业进到规模巨大的先进的集体农业。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为纪念十月革命十二周年而作)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转变”是如何“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是如何使小农国家发生改变的。
2 .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要表明
A.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
B.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
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2019-10-21更新 | 874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工业年增长率为19.2%,“二五”期间为17.8%,“三五”期间为13.2%。1933年,苏联农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23%,此后很长时间内一直不景气。这说明斯大林模式
A.压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3043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乐陵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2)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什么?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这一模式带来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乐陵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48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综合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2019-01-30更新 | 4577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对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A.造成苏联农业长期落后
B.苏联农业获得了快速增长
C.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D.促进了轻工业的长足发展
9 . “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
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
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10 . 下面是1933年反映苏联建设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对苏联工业提供资金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效果明显
C.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西方转变态度D.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未停滞
2018-05-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综合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