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阅读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比较表。与其他国家相比,促进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与资本主义展开和平竞争B.苏联实施工业主导发展战略
C.资本积累和资源调配方式不同D.西方国家遭受经济危机打击
2020-12-20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经济下滑
C.“冷战”导致了美苏经济此消彼长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2020-12-19更新 | 331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9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苏联的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展现出来,已没有人能把社会主义斥之为不现实的空想。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的思想开始受到称赞。苏联的存在更加能使工人免受资本主义动荡的影响。苏联取得的成就反映了
A.“计划经济”避免经济危机B.东欧各国建成社会主义
C.依靠本国的力量实现现代化D.苏联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2020-10-29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5月模拟(2)历史试题
5 . 如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据此可知苏联
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试图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D.农业和轻工业呈现衰退趋势
2020-10-29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六校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两处水利工程,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为了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建B.都是为了快速推进本国工业化
C.都可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D.都不同程度体现国家干预经济
2020-10-1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新全球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材料主要说明斯大林模式
A.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消弥了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
C.设定的生产目标符合了当时的国情D.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
8 .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提出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理论。他认为,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斯大林采纳了这一理论,从而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巩固了工农联盟
C.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有利于持续发展
9 . 截至1953年,苏联牛、马、绵羊的头数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1913年沙皇年代的水平。虽然搞了工业化,工业上去了,但市场供应非常紧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农业政策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
B.苏联工业化速度过急、规模过大
C.计划经济限制了苏联与欧美的交流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日益显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彻底破除西方市场机制唯利是图的本质。因此,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

——据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