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在新经济政策以后,苏联建立了集体化的合作农场和国营农场。但是,它们的作用只是将一个极无效率的小农农业转变成了一个同样极无效率的集体农业而已,并没有改变农村的面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上述现象出现主要由于
A.集体农庄的自主经营权过大B.国家减少了对集体农庄的基本投入
C.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发展工业D.集体农庄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
2 . 苏联的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展现出来,已没有人能把社会主义斥之为不现实的空想。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的思想开始受到称赞。苏联的存在更加能使工人免受资本主义动荡的影响。苏联取得的成就反映了
A.“计划经济”避免经济危机B.东欧各国建成社会主义
C.依靠本国的力量实现现代化D.苏联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2020-10-29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据结果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1928—1932年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第二个五年计划,即1933—1937年重工业增长140%,轻工业增长100%(近一倍),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

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经济结构失调现象日益加重
C.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D.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4 .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材料意在说明苏联
A.利用西方危机发展经济B.机器设备落后依赖进口
C.外交由封闭走向了开放D.是美英贸易的主要对象
5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时,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媒体缺乏应有的良知和职业道德
B.萧伯纳亲眼所见应是可信的历史真实
C.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
D.两极冷战背景下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
6 . 英国卡尔教授说:很少大人物如斯大林那样明显地是他们生存之时间与地点的产物。他的经验不是每个人的人身经验,而是在一次大战里丧失三四百万人命、以后又经四国干涉和三年内战的集体经验。卡尔教授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斯大林模式是俄国历史的合理现象B.斯大林的所有出发点是为了国家利益
C.斯大林是同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D.斯大林认为维护国家安全是首要责任
7 . 美国学者马特·奥贾认为,布尔什维克强调生产基础对文化上层建筑的影响,如果农业按照与工业相同的生产原则进行重组,农业劳动力就会具备城市无产阶级的文化和心理特征。作者认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为苏联工业化开辟了道路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C.有利于农民政治上的进步D.推动了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8 .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9 .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这来的基地。”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D.成立经互会
10 . 1922年,苏联全国公私零售商业(不包括小商贩)已达47万多家。为进一步恢复发展经济,1923年苏联诞生了零售商业信贷业务。但从20年代末苏联减少了对消费品生产的投资,零售商业贷款开始萎缩,1935年终止。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B.新经济政策的发展
C.工业化迫切需求下的调整D.战后经济体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