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为 1928年、1940年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由此可知苏联(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 年425.1355118.217330
1940 年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成效显著B.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工农业比例失调状况明显好转D.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2023-02-08更新 | 27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为苏联部分农产品产量示意图(单位:百万吨/头)。据此图可以得出(     

A.斯大林模式阻碍了农业现代化B.西方国家对苏联的禁运已奏效
C.苏联工农业生产结构严重失衡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生产积极性
2022-12-27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B.由地方来强制推动执行
C.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结果D.以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表。下述现象
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10卢比10戈比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21—55戈比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斤)9—14戈比1—1.5卢布
(注:卢布=100戈比)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C.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求D.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围绕材料,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1-20更新 | 228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化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世界工厂”是对世界工业强国尤其是制造业强国的特定称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50-1938年英、美、俄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191319281938
英国1.94.39.519.922.918.513.69.910.7
美国0.10.82.47.214.723.632.039.331.4
俄国5.05.65.67.07.68.88.25.39.0

材料二: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

材料三:在世界经济史上,被明确称为“世界工厂”的3个国家依次是英国、美国和日本。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 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一时间,中国成了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但随后,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新财富》网

材料四: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苏联的国际声望达到了极点”(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苏联成为强大的政治军事大国”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回答:
(1)材料一中1880年的英国制造业达到了巅峰,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1900年的俄国以及材料三提及的日本都取得佳绩,共同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指出1928~1938年美国比重下降的内外原因。美国的下降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防止人类悲剧重演,战后初期国际社会在经济上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国发展受到的主要干扰。中国是如何排除干扰成为制造业大国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凭什么达到这么高声望和地位?苏联声望和地位对战后国际政治有何重大影响?
2020-02-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四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929一1938年美、苏、德、日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表,表格中数字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国家1929年(%)1932年(%)1937年(%)1938年(%)
11.110.611.413.2
43.331.835.127.8
5.011.514.118.7
2.53.53.53.8

A.①德国②美国③苏联①日本
B.①美国②德国③日本①苏联
C.①日本②苏联③美国①德国
D.①苏联②日本③德国④美国
8 .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杂志经常刊登各种或美观或美味的食品广告。这些广告代表了当时最高级别的摄影和印刷水平,一度成为苏联那个年代的标志之一。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新经济政策得以恢复,经济充满活力
B.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显现,居民消费乏力
C.苏联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D.赫鲁晓夫改革初现成效,农业生产局部改善
9 . 1929年1月,苏联政府先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对居民实行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后扩大到全体城市居民。到1935年1月,苏联开始取消面粉、面包的配给制,并在1936年取消了所有商品的配给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A.计划体制被逐步打破
B.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
D.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10 . 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
A.新政妨碍国家工业化
B.斯大林体制符合苏联国情
C.集体农庄的弊端显现
D.苏联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