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2 . 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的是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D.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导致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
2016-11-18更新 | 6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D.赫鲁晓夫改革
4 . “农民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全盘集体化也没有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明显提高,1932年-1934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A.农民为稳定粮食价格而焚烧谷物
B.斯大林体制的确立影响了农业生产
C.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
D.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调整未见成效
5 .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6 . 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集体农庄私人土地
占耕地面积的比例95%-97%3%-5%
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70%-75%25%-30%

A.农村公有制比重逐渐减少
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经营的积极性
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
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7 .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新经济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