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摘编自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新型现代化途径”的特点并指出其积极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农业改革。罗斯福批准公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实行有储“休耕”,提高农产品价格。获得资助的农场主采用机械干活,失业的农民涌入城镇。沙尘暴严重的地区许多家庭得到了政府的直接救济。除此之外,联邦政府还提供了其他援助,包括提供粮食和种苗贷款等。农业调整署向小麦种植户提供几百万美元的补助,鼓励改种其他作物,比如用能使土壤增肥的高粱代替导致土地贫瘠的小麦。联邦政府还出台了长期政策,旨在改变土地的使用方法,遏制水土流失,恢复草原植被。

——摘编自【美】约翰·马克.法拉格等《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材料二   二战后,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经济的伤疤。虽然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花了很大力气来搞农业,苏联农业由征税农业变为保护农业,然而农业问题仍未解决。据统计,1965~1980年苏联农业资本存量增加了160%,而产出仅增长20%。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受到上级过多干预,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苏联地域辽阔,交通运输非常落后,在广大农村尤为严重。而交通运输能力小和运费高的缺点,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程度。总之,生产效率低下和投资效益的每况愈下,使得二战后的苏联出现了严重的农业危机。

——摘编自余章松《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农业危机问题探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苏联农业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1-07-1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俄国开始推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但集体化从来不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连参与其中的农民都似乎缺乏热情。如果说斯大林对农业采取的方法有严重的缺陷,那么他对工业的控制则在很多方面都是一项惊人的成功。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下执行的五年计划体系开始明确地为工业发展制定出优先项目。政府为发展治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维埃的机器生产和全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成为德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长期落后的历史似乎结束了。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据统计,1929年美国49%的家庭处于贫困线下。1935年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占总人口的32%,胡佛总统主张联邦政府少管国事,救济重点在于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为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当时人们提出了不少方案……罗斯福在193468日的寄文中说:“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这三大任务一一家庭安全、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在我看来,乃是我们能够向美国人民提出的最低限度的承诺。”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基本上是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延续发展,扩大和调整。

——摘编自黄安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从来不是一个巨大成功”的理由,并分析苏联工业发展的国内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021-07-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的工业化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该计划是在1929年作出立法决议,在参加计划的目的方针和主要任务讨论时,斯大林一贯地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对重工业的投入。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由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的10%,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其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建国前后,中共中央多次论述了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些重要论述集中阐明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基础极端畸形落后的状况以及力求短期内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中央政府最终确立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摘编自周明长<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工业城市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确立的背景。
2021-07-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新高二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年下半年,在国内连续三年粮食大丰收之时,苏联却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对此,联共(布)中央内部发生了意见分歧。布哈林认为,问题在于国家计划指导方针的失误,与执行工业化方针、扩大对重工业的投资、减少轻工业生产和对农村商品供应有关。这些政策导致国民经济不同产业间的比例失衡,农业经济规模缩小、谷物生产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斯大林则认为,恰恰不是工业化方针的错误,而是工业发展速度过慢,社会 主义积累太少,致使农村商品供应不足,再加上农村资本主义分子在新经济政策下对苏维埃政权发动的第一次严重的进攻,这才导致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由个体农民经济过渡到集体的公共经济

——摘自刘宏《斯大林与布哈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布哈林和斯大林在粮食收购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并指出斯大林随后采取的经济发 展策略。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材料二 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出产谷物的者份征粮办法》,…征收数量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衣少征,贫农不征…大工业战前就开始了,19201129日,最高国民经济奏员会决定,将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金业,全部收归国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

材料三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全球通史》

材料四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的工农业政策。
(3)材料三说明苏联(俄)政策出现什么重大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苏联(俄)的工业化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材料二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材料三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如何理解“某种消极的东西”?
(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世界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前一种“组织方式”弊端的主要表现。后一种“组织方式”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2021-07-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间斯大林格勒施拉机厂建成投产,并逐渐成为苏联最大的国有施拉机厂,高峰期年产量占全苏一半以上,战时可转产坦克。该厂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从西方大量引进技术和机器设备--美国、德国建筑师和工程师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设备由美国引进。

——摘编白钱诚《人力资本生态论:危机中的人才流动》

材料二 1953年以前是苏联政治笑话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1953年以后蓬勃发展,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达到顶峰。“你知道这个笑话吗”成为苏联城镇民众的日常交流。最快的时候,“一则政治笑话在六到八小时左右便会传遏如莫斯科大小的城市”。

——摘编白《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笑话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立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简婴概括其发展所体现的苏联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两则笑话,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各自反映的现实问题.进而谈谈你对“政治笑话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的理解。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苏联的兴衰留给大同崛起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加剧,“一切为了前线”成为当务之急。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来征集的对象扩大到肉类、马铃薯等。1921年,列宁又提出“面包会有的”“把粮食税固定下来”,并允许自由贸易,难得一见的土豆、鸡蛋、香肠又进入了州门眼帘。从1929年下半年起,更强劲的“农业风暴”雪卷苏联大地,部分农民公开抛荒,公开宰杀牲口……20世纪初期的苏联农业发展状况,给世人许多启迪。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983初,全国“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3%,全国1.8亿农户获得农业生产的自主权。198310月,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撤稍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1984年中央出台《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其中864872个企业不同程度得到外资支持;1985年根据《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农产品价格较1978年上涨23%。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倍。

——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苏俄(联)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实施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1-06-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