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并不是帝国的丧钟,它为新帝国的开启提供了可能。日本被承认为主要的帝国行为体,不断打破帝国扩张的界限,但在东南亚引发了与欧洲帝国和美国的冲突;德国则因对被排除在世界帝国之外感到不满,进而建立了纳粹政权领导的第三帝国,在没有他国强加约束的情况下公然要求加入帝国主义阵营;美国也在推动建立新国际秩序后发展了一套权力运作的机制,其全球野心使其走上了与日本和德国碰撞的道路。特定帝国的崛起,导致二战遭致了一战所未曾带来的帝国生存危机。

——摘编自(美)简·伯班克、弗雷德里克·库珀《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世界近现代某一个“帝国”的发展道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选“帝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2023-01-10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苏俄至苏联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其主要内容。

政策时间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征缴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粮食;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日用品;普及一切阶级的成年人义务劳动制,贯彻“不劳动者不食”的原则;实行大中小工业国有化。
新经济政策19211927以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除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外,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取消义务劳动制,实行按劳分配。
苏联模式19271991推行农业集体化,农庄按国家计划播种,按国家定价征收粮食;推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管理上推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否定商业和市场的作用,商品交换也仅限于个人消费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苏俄至苏联的经济政策”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工业化时期苏联所引进的技术项目中,70%以上是美、德两国提供的。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1/31932年上升到1/2左右。与此同时,苏联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在苏联各地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19291931年,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实习和留学,还订购了大量外国技术书刊。然而,苏联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装备时,指导思想上还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同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截然对立方面,因此,尽管苏联在实际上引进了众多的建设项目,但在理论上始终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开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实践中也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对外开放的坚定政策。

——摘编自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苏联兴亡史纲》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2-07-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航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苏联(俄国)是世界航空航天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519161917
俄国44568614321388
德国13484532818214123
法国5414469754923669
英国2451932614914421

材料二

甲:苏联国产飞机生产数量


乙:苏联航空工业拨款(万卢布)

1929193019311932
飞机制造989.81805.84892.45881.9
发动机制造531.8146436693861.5
科技研发028.11634.8986.5
人员培训00558.8604.1
总计15533272.311153.312055

材料三 在卫国战争的前三、四年里,苏联仅战斗机就生产了49500架而远超德国,二战结束时的国家航空制造业令世人瞩目,它确保了苏联在世界主要军事和航空市场中的领先地位。50年代中期,伊尔-28(M-28)轰炸机和图-16(Ty-16)中远程轰炸机也同时装备苏联空军,苏联空军“一夜之间”完成了喷气化改装。苏联从1945年战争结束开始,不仅以有效的方法赢得了航空制造领域的挑战,而且还在短短2年内,一跃成为除美国之外的一流航空大国。

——据刘凡、华盾《苏联航空工业的兴衰及启示》等

材料四



从“航空航天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角度,解读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
2022-06-01更新 | 25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作为苏联时期举足轻重的生产单位,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617日,是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一台拖拉机下线90周年的日子,俄罗斯民众纷纷前往它的旧址(现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进行纪念。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作为重要的历史旅游目的地,请为它写一段解说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指出∶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表层信息),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信息(深层信息)。不过,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虽然是惊人的宝藏,但也隐藏着难以察觉的"陷阱"。

119588月《人民日报》对全国各地竞相夸耀粮食产量的报道;图2是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海报。



图一 图二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01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阅读材料:
经济政策或发展模式推行时段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新经济政策19211928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工业: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按劳分配。
斯大林模式1928—苏联解体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排斥市场调节,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1921年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列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8 . 【大国崛起】

——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2021-08-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改编


对材料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您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观点,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你你倾向这个观点的理由。
2021-08-02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2002-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模式”或“道路”是现代化的执行方式,也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其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它能否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模式”或“道路”与地域、文化背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直接联系;位于不同地域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也可能形成类同的“模式”。换句话说:地域框架内的文化与历史对现代化道路会起重要作用,可是相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形成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可能走上相似的发展道路。不同“道路”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没有哪一种“模式”是绝对正确或绝对的“好”,也没有哪一条“道路”放之四海而皆准。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现代化的模式或道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