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围绕材料,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1-20更新 | 22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

材料

经济政策或发展模式推行时段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不劳动者不得食。
新经济政策19211928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工业: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按劳分配。
斯大林模式1928—苏联解体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排斥市场调节,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一方面(农业、工业、商业等)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11-14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制度的长处与优势是与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没有一种制度是可以亘古不变的,没有一种体制是不需要变革和改进的。俗话说,时过境迁。时代变迁、环境变化以及任务改变,都会影响和改变制度与体制的效率。因此,要保持一种制度与体制的活力和效率就必须不断改革,以保持和提高制度与体制的适应性。“改革永远在路上”,是一种十分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摘编自房宁《中国制度的优势与短板》


根据材料,试从制度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言之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4 . 20世纪以来,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战争威胁和重工业相对落后的形势下,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仅用时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的积累率提高到44%,这主要是通过农民,促使资金积累从农业转向工业等方式实现的。因此,苏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

材料二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视角一“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
“计划经济”的道路。
视角二“新政”为资本主义世界探索出一条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福利国家”
的资本主义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个视角,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8-1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之“新”


   

——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苏俄之“新”

新经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1921年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相关措施解读图片信息。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列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

——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

材料二   由于集体农庄制度的巩固,农村中的贫穷和生活无保障的现象已经消灭。三年以前,每个劳动日只能分到一两公斤粮食,而现在(1935年),产粮区的的大多数集体农庄庄员每个劳动日已能分到五至十二公斤粮食,许多人甚至能分到二十公斤,此外还能分到其他产品和现金。已有几百万集体农庄农户,在产粮区每年分到五百至一千五百普特粮食……集体农庄富裕起来了。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储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

——摘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经斯大林亲自修订,1938年出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史料真伪与史料价值的关系。
(2)请运用材料一关于史料辨析的思想对材料二的史料价值进行评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现代化”。但因为实行现代化的各国国情不同——没有两个国家拥有相同的资源和技术、相同的历史传统、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具有同样的领导体制或相同的现代化政策。也就是说,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普遍的或固定的模式。回顾世界近现代史,各国的现代化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摘编自陈峰君《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


根据材料,提炼出其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要求: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结合材料与相关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从此世界历史进入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共存竞争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材料三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据材料一、二,指出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苏联模式基本特征。
2020-07-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爆发了一场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的争论。这场争论探讨了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体制与政策等有关的诸多问题。下表所示为关于这两种经济模式的主要观点

统制经济自由经济
主要观点①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日本,苏联更是如此。
②实施统制经济政策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而言,是一剂良方。
③“由中央统制机关指挥统制”。
①“合理化是私人经济的秘诀”,而私人经济又是“过去一百年经济进步的源泉。
②“当今要图不在统制,而在扶助自由经济”。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强制管理可以奏效的在乎供求双方的自然调节,在乎国内运输的畅通无阻”。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