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划分阶段”

1917——1955年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苏俄 苏联)(对比:1917年的百分比)

年份 全部工业

其中

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 消费产品生产(第二部类)
1917

100

100

100

1921

44

35

49

1924

63

64

62

1925

102

99

104

1926

137

139

136

1927

155

157

154

1928

185

192

180

1929

222

247

206

1930

270

341

227

1931

326

439

256

1932

378

524

281

1933

394

555

295

1934

469

695

331

1935

575

880

388

1936

740

1152

487

1937

823

1250

561

1938

921

1405

623

1939

1068

1670

697

1940

1193

1918

747

1945

1094

2152

444

1946

913

1581

503

1947

1114

1933

610

1948

1405

2491

737

1949

1683

3123

798

1950

2066

3930

920

1951

2406

4586

1068

1952

2684

5144

1180

1953

3002

5738

1326

1954

3399

6512

1496

1955

3821

7471

162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7——1955年苏联(苏俄)经济发展划分阶段。对自己划分的阶段作相关分析陈述。
2020-05-10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历史的角度来透视: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合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前的现代化在不同国家各具特色,如从动因的角度分类,西欧被称为原发性内发型的现代化,日本被称为传导性外发型的现代化,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从社会制度角度来说,都属于一种模式,即资本主义模式。20世纪的现代化彻底打破了资本主义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诞生反映出历史发展既是统一的,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同时历史发展又是多样的,各民族有必要也有权利根据本民族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摘自杨宁一《新视野   新知识》


评析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近代以来后发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如下一组命题

1.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就愈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

2.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问题(个人解放),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

3.一个国家愈落后就愈需要强调权力集中,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运作,建立威权主义政府;

4.一个国家工业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评析材料中的命题(就任意一点表示赞同或反对,也可以另有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9年,李普塞特首次从社会学和行为主义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关于民主社会条件的理论假设,并通过实证数据加以验证,他发现“民主较多的国家,财富、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以及教育水平的平均值要高得多”。在随后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政治人:政治社会基础》中,他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把政治系统与社会其他方面联系起来的最普遍的概括或许是,民主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状况。一个国家越富裕,它准许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多。”

——摘编自倪春纳《辨析“李普塞特命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对上述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02-02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实

观点

斯达汉诺夫是苏联顿巴斯煤矿的一名普通采煤工人。1935年8月31日斯达汉诺夫在一班工作时间(6小时)挖煤102吨,超过规定的工作额度13倍,一举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一事迹在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斯达汉诺夫运动。

1935年11月斯大林称赞“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意义是“表现了社会主义竞赛的新高潮,是以打破当前的技术定额,打破现有的设计能力……为目的的男女工人运动,它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条件”

—《斯大林选集》

1942年5月毛泽东在获知赵占魁(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的事迹后说:“奖励赵占魁这件事做的很好,这不是奖励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边区和其他根据地提高生产,改进工作的新生事物,赵占魁同志就是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

1964年联邦德国人克劳司梅特纳认为,斯达汉诺夫运动出现的主因是由于苏联实行的计件工资制度,这个制度实际具有资本主义剥削的性质,人们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努力工作是因为他们希望获得工资外更多的收入

—《苏维埃人剖视》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与仍未实现全盘集体化的1928年相比,1931年谷物总产量比1928年净减57.2百万公担。针对集体化这种有助于工业化的发展却有损于农业本身的发展的事实,亚·鲍文符合事实地指出,“与其说集体化变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手段,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资源从农村输往城市的办法(类似一种贡赋)”。

——摘编自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实施上述农业政策的目的及对本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结合中国现代史一个相关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加以说明。
8 . 苏联的“五年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进行经济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却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

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19-08-12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0、21课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左派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在其力作《极端年代》中对所谓历史共产主义作了这样的评价:第一,苏联红军打败了希特勒德国从而拯救了西方民主。第二,共产主义阵营的存在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实行内部改造,从而大大延长了其寿命。他写道,作为20世纪的历史讽刺之一,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

双方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苏联走向衰落直至解体,西方国家欢呼意识形态的胜利,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社会内部的利益转让也放缓了脚步,贫富差距再次拉大。

当这样的状况发展到今天,欧美社会民粹盛行,也有人开始怀念社会主义。比如在2017年6月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再给社会主义一次机会》。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自行拟定一个有关社会主义运动的论题,并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文字工整。)
2019-08-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陕西西安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者也曾是对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


请联系史事,评述斯大林模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19-07-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