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并不是帝国的丧钟,它为新帝国的开启提供了可能。日本被承认为主要的帝国行为体,不断打破帝国扩张的界限,但在东南亚引发了与欧洲帝国和美国的冲突;德国则因对被排除在世界帝国之外感到不满,进而建立了纳粹政权领导的第三帝国,在没有他国强加约束的情况下公然要求加入帝国主义阵营;美国也在推动建立新国际秩序后发展了一套权力运作的机制,其全球野心使其走上了与日本和德国碰撞的道路。特定帝国的崛起,导致二战遭致了一战所未曾带来的帝国生存危机。

——摘编自(美)简·伯班克、弗雷德里克·库珀《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世界近现代某一个“帝国”的发展道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选“帝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2023-01-10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阅读材料:
经济政策或发展模式推行时段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新经济政策19211928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工业: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按劳分配。
斯大林模式1928—苏联解体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排斥市场调节,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1921年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列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工业化时期苏联所引进的技术项目中,70%以上是美、德两国提供的。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1/31932年上升到1/2左右。与此同时,苏联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在苏联各地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19291931年,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实习和留学,还订购了大量外国技术书刊。然而,苏联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装备时,指导思想上还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同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截然对立方面,因此,尽管苏联在实际上引进了众多的建设项目,但在理论上始终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开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实践中也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对外开放的坚定政策。

——摘编自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苏联兴亡史纲》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2-07-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是一个有370年沙皇专制统治传统的国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没有民主共和国的传统。文盲占总人数的80%,群众中有一种十分浓厚的、落后的小农思想,骨子里有着很深厚的尊君意识,这股庞大的力量足以营造起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着直接关系。苏联进行一国社会主义建设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不得不用特殊的方式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摘编自孙利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

材料二   不少学者认为,坚毅、刚强和政治敏感反映了斯大林个人品性的一个方面;而粗暴任性、强烈的权力欲,冷酷无情、崇尚暴力,主观片面、妒贤嫉能和孤僻,是反映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另一个方面。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十分复杂的人物,因此,他的个人品性对斯大林体制模式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在很多方面。

——摘自陆南泉《斯大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以上材料包含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诸多因素。请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因素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证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4-01更新 | 41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模式”或“道路”是现代化的执行方式,也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其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它能否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模式”或“道路”与地域、文化背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直接联系;位于不同地域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也可能形成类同的“模式”。换句话说:地域框架内的文化与历史对现代化道路会起重要作用,可是相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形成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可能走上相似的发展道路。不同“道路”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没有哪一种“模式”是绝对正确或绝对的“好”,也没有哪一条“道路”放之四海而皆准。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现代化的模式或道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之“新”


   

——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苏俄之“新”

新经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1921年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相关措施解读图片信息。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列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


从表中提取一国或多国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
2020-06-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研究者从落后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总结出一组命题

命题一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就愈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
命题二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问题(个人解放),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
命题三一个国家工业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命题四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上层地主阶级、下层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从以上命题中任意选取一个命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赞同、修改、反对该命题。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3-28更新 | 797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结合材料与相关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的观点。结合所学,以新中国建国以前的28年的历史为例,来论证毛泽东的观点。

材料二 有学者根据近代以来后发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如下一组命题

1.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就愈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2.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问题(个人解放),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3.一个国家愈落后就愈需要强调权力集中,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运作,建立威权主义政府;4.一个国家工业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2)评析材料二中的命题(就任意一点表示赞同或反对,也可以另有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6-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联谊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