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


从表中提取一国或多国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
2020-06-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若把历史发展轨迹放在一个时空坐标系中,在任何一个横向社会时间坐标点上,历史发展轨迹都会对应一个最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如果按着社会时间顺序连续排列这些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就会得到一条上升性的直线式历史发展轨迹——“中轴线”。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轨迹与社会主义传统现代化发展轨迹演化对比示意图上,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轨迹与社会主义传统现代化发展轨迹表现出两条立体交叉的运行线路,B点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轨迹起始阶段,BC线路代表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轨迹,D点代表的是社会主义传统现代化发展轨迹起始阶段,DE线路则代表着以苏联模式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传统现代化发展轨迹,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龚培河《“中轴线”理论及其视野下两条现代化发展道路对比与反思》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发展轨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2-2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 . 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

——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

(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三,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