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1 道试题
1 . 1930年前后,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那些胡说必须降低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人,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是我们阶级敌人的代理人”。据此可知,斯大林的论断(     
A.以追求建设速度作为终极目标B.推动苏联工业建设的开始
C.将经济发展与政治需要相结合D.表明冷战思维的存在
2022-07-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8年,一位苏联经济学家在《真理报》撰文指出,尽管过去3年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苏联出现了与资本主义经济相似的却歪曲反映出来的“危机”:资本主义世界是生产过剩、求低于供,苏联则是商品荒、求过于供。由此可见,该作者(     
A.旨在揭露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
B.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反思
C.认为苏联应该加快建设的步伐
D.希望苏联尽快恢复新经济政策
3 . 阅读《1913-1937年的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913192819321937
项目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555432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1937年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工业发展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022-07-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京认为“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2-07-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对传统理论和体制发出了严峻挑战,建立起了受国家政权领导但又为国家服务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并且为小生产者的存在正名:农业上,每一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多打粮就能多得粮食,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在这一政策下,农民可以把多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出卖,这就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为商品的流转、商品经济的恢复和活跃创造了条件。此外,这一政策还改变了内战后期产品的免贵分配,允许商品买卖合并实行按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付酬。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斯大林往往打着列宁旗号,大量地引证列宁的话,实际上斯大林与列宁的联系是非本质的。斯大林主义是背离列宁的思想的。在军事共产主义结束后,列宁强调把全国视为一个合作社,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的,并且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过渡形式,而斯大林对苏联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消息报》评论员鲍文认为,需要彻底改革的斯大林模式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过程中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这也对此后的领导人产生影响。

——摘编自陆南泉《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材料三   关于苏联的部分观点

人物观点
美国前总统布什苏联发生的事情(苏联解体)是我们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
一些西方学者极权主义这一管理体制最终必然走向可悲结局。
吴雄丞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条“拆除社会主义大厦”的路线。

——摘编自林志彬《苏联剧变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斯大林模式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6 . 如表为1932~1937年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表。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苏联(     
农庄机耕率谷物机播率机械收割率
1932年19%20%10%
1937年71%54.3%43.8%
A.农村生产技术的进步B.以农业建设为中心
C.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D.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7 .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苏联的农业改革
8 .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B.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C.细化了新经济政策的措施D.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 .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现代化强国B.是两极世界的重要一极
C.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D.获得了各同盟国的援助
10 . 苏联的某项经济举措改变了苏联农村的所有制结构,被斯大林认为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必要举措。这一举措(     
A.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满足战争的特殊需要
C.损害苏联农民的利益D.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2022-07-07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