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28一1940年苏联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对比表”,据此可知(     
1928年1940年增幅
钢(万吨)425.11831.7326%
煤炭(万吨)355116592.3368%
石油(万吨)11603110168%
棉织品(亿米)26.7839.5448%
谷物(万吨)73301956431%
A.新经济政策初见成效B.“新经济体制”失败
C.斯大林模式隐藏危机D.苏联开始去斯大林化
2023-02-27更新 | 36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2 . 如图是1913年至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在20年代之后实现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A.大力发展了集体农庄B.启动两个“五年计划”
C.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3 .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苏联的农业改革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优越的自然资源。富有创造力的工匠在先前的科学发展基础上实现了更大的技术创新。同时,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政府也通过鼓励新发明、新贸易和银行体系的种种法规支持了工业化的进展。

——据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19294月,苏联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它要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

——据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任举两例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技术创新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并说明苏联“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6 . 1930年前后,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那些胡说必须降低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人,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是我们阶级敌人的代理人”。据此可知,斯大林的论断
A.将经济发展与政治需要相结合B.以追求建设速度作为终极目标
C.推动苏联工业建设道路的开展D.导致经济政策转向了自由生产
7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644次组卷 | 7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段(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2021-06-09更新 | 8646次组卷 | 70卷引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列宁去世后,苏联关于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以布哈林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要实现工业化,保持工业高速度发展的基础是农业,是农民。要依靠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增强农民的支付能力来发展工业。由此可知,布哈林一派主张
A.加速实现苏联的工业化B.优先发展农业经济
C.高速发展工业带动农业D.工农业要协调发展
2021-04-1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9-01-30更新 | 4903次组卷 | 67卷引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