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苏联工业化对农村提出以下要求:防止农村两极分化;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和积累,积累的方式不是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而是以国家垄断形成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让农民缴纳额外税;实行国家计划严格控制下的卖方市场。据此可推知,斯大林体制
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佳途径B.在农村保持某种程度的自然经济状态
C.排斥市场并且禁止商品交换D.借鉴了西方工业化资本积累的模式
2 . 学者闻一指出:“苏联解体初期,中国“倒爷”在俄罗斯贩卖皮夹克,倒爷要多少钱俄罗斯人就给多少,皮夹克的价格比国内可以翻几倍,俄罗斯人是不会讨价还价的。”这根源于,苏联时期
A.缺乏商品经济的意识B.经济体制的僵化保守
C.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D.社会福利制度的缺陷
2022-05-14更新 | 672次组卷 | 6卷引用:高频考点64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三辑)(全国通用)
3 . 有学者说:“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视角来看,当时苏联本质上是边缘国家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保持国家对工业体系的维护,对核心技术的扶助,对民族工业的扶助,都是非常必要的。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保持、发挥国家对工业体系扶助能力的制度基础。”该学者意在
A.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舆论宣传
B.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C.强调斯大林模式存在一定合理性
D.指出斯大林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4 . 1958年,美国学者在调查苏联人民的生活状况时指出,苏联人民对土豆的需求量最大,60%的人不买水果,25%的人不买生菜或其他蔬菜,肉、蛋、牛奶的消耗更低。这体现了
A.苏联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B.当时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
C.苏联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的发展
D.经济大危机造成了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
2022-05-10更新 | 534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64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三辑)(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8—1941年,苏联在冶金、机械制造、机器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仪器仪表等工业部门中新建了近9000个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这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都极为罕见。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完成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据材料可推知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一定优越性B.苏联模式完全摒弃了市场经济体制
C.西方经济大萧条决定苏联经济发展D.苏联注重农轻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6 . 有学者指出,苏联存在的70多年里,一共有过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军事共产主义模式,它被列宁否定,但斯大林延续了这一模式;另一种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模式,但它被斯大林所推翻。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模式的变化
A.纠正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偏差B.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C.反映了计划和市场地位的不同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
7 . 1930年,斯大林加快了消灭资本主义经济的步伐,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但并不想进一步巩固和完善。1939 年,斯大林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B.经济模式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改革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
8 . 下图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发行的招贴画。招贴画以鲜明的主题,高尚的内涵,振奋人心而非含蓄、模棱两可的物象来表达宣传意图,在一个宣传手段不那么多样化的社会里,通过画面和文字将政治信息无声地传达给每一个观众。苏联发行此招贴画意在
A.鼓舞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B.积累战胜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
C.树立劳动人民主人翁意识D.推动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2021-12-02更新 | 529次组卷 | 8卷引用:考点13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下)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
(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2021-06-15更新 | 4308次组卷 | 35卷引用:专题11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