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简表

进程时间表现
萌芽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大陆”发现后,国际贸易迅速扩大,西欧工场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资本家在利润的驱使下,开始开辟国外大市场,为满足国外市场需求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活动出现
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等欧美国家依靠坚船利炮炸开亚非拉国家的大门,倾销廉价工业品。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区域分工和工农部门分工,逐步演变成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
发展19世纪后期到二战爆发国际分工的参与主体大幅增加,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和国际化;实现方式不仅有商品交换,更有资本输出。英国遭遇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德、美、日等帝国的双重挑战
深化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海量增长,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地区)共同参与到分工体系之中;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获得明显改善,但南北矛盾依旧突出

——摘编自杨文武、罗文宝《国际分工体系的演进动因及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优势要素。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制造上,而且更多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环节的生产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食品饮料、烟草、纺织服装、橡胶制品等在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化学成品、木制品、纸制品和印刷、金属加工产品、机电产品等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我国已从由知识技能要求低、附加价值小的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递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可持续性面临着挑战。

——摘编自金芳《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内在矛盾及其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特点,并为维持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可持续性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2 . 据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准备从2019年1月28日开始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展开调查。这是中国第二次请求WTO就此事进行调查。彭博社称,上月中国提出申请,但被美国否决。由于WTO规则禁止成员第二次阻止争端调查,此次调查可能会推进。可见
A.调解中美争端也是WTO的基本职能B.WTO有助于消除成员之间贸易壁垒
C.发展中国家可用WTO规则维护权益D.美国各项政策阻碍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3 . 梦想成就未来,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曾说“谁占有了黄金,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在其“航海日记”中表示,“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材料二:“新年的梦想”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三: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等)

(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的梦想,为此他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概括分析其必然性。(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分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霍布斯鲍姆“欧洲世纪”论断和欧洲中心论者“欧洲世纪”预言的看法。
2016-12-12更新 | 5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重庆万州区分水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