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材料二: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努力。
2021-10-26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80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最先提出“亚洲价值观”,后又得到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的积极回应。“亚洲价值观”承袭东亚文明传统,坚持家庭、集体、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强调权威、秩序、和谐。“亚洲价值观”出现的原因是
A.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B.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C.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D.儒家思想在亚洲传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以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为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极富洞察力地提出:“我们的时代”的根本特征和基本标志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生产全球化促进了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财富的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

——摘编自李志军《人类历史发展大势不可阻挡》

材料二   201982425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在法国南部度假城市比亚里茨(Biarritz)举行。24日,大批抗议者在附近进行反G7示威游行,爆发了激烈的警民冲突。参与者的人数约在900015000人,至少有68人被捕,其中有38人被拘留。据路透社报道,反全球化人士、环保活动家、法国“黄背心”和巴斯克(Basque)民族主义者都在游行队伍中,共同抗议世界领导人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们的无所作为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据媒体报道,示威者的诉求还包括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气候变迁、女权主义等。

——摘编自钱蜻《反全球化运动背后的另一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原则。

材料二   164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成就取得的背景。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需要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传统国际秩序的本质是将建立在西方这一“地方性”的政治经验和价值判断等推广至全球,构筑由单一霸主国家主导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全球治理模式和格局。然而,随着西方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数百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旧逻辑越来越无法与新格局相适应,国际秩序的转型成为历史必然。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挑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中国方案”也就具有了时代必要性。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不是要输出中国模式或让中国取代西方,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目标。它强调全球治理在认可价值多元和价值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共生、包容共进”,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编自蔡亮《试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出逆全球化口号,2018年7月6日,美国正式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存在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B.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
C.逆全球化趋势是历史的必然D.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形成
7 . 据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准备从2019年1月28日开始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展开调查。这是中国第二次请求WTO就此事进行调查。彭博社称,上月中国提出申请,但被美国否决。由于WTO规则禁止成员第二次阻止争端调查,此次调查可能会推进。可见
A.调解中美争端也是WTO的基本职能B.WTO有助于消除成员之间贸易壁垒
C.发展中国家可用WTO规则维护权益D.美国各项政策阻碍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一带一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新时期,“一带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扬平等互利的好传统,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一带一路”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沿线各国完全根据本国利益参与进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D.外来文化的影响
2019-06-10更新 | 3958次组卷 | 65卷引用:黑龙江省嫩江市第一中学校等五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干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