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从事于非专为所在国国民所保留之各种职业,为居住、商务、制造、加工、职业、科学、教育、宗教、慈善及丧葬之目的,而取得、保有、建造或租赁及占用适当之房屋,并租赁适当之土地,选用代理人或员工,而不问其国籍,从事为享受任何此项权利及优例所偶需或必需之任何事项,并与该缔约彼方国民,在同样条约之下,依照依法组成之官厅现在或将来所施行之有关法律规章(倘有此项法律规章时),行使上述一切权利及优例。

——摘编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材料二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23个创始缔约国之一。1948421日,当时的中国政府签署了《临时适用议定书》,同年521日,中国成为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在未得到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的情况下,台湾当局擅自于19503月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决定退出关贸总协定。显然,这一退出决定是无效的。但由于受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我国未能及时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随着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巨大经济成就,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从加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出发,中央于1986年作出了申请恢复我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决定。

自1986年7月11日我国正式提出恢复我缔约方地位后,1987年3月关贸总协定成立了"中国工作组",开始中国的"复关"谈判。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从当年7月起我复关谈判转为加入WTO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馆

材料三19957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据世界贸易组织--永久性组织∙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认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实质上是暗藏在“平等”表象之下的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及意料之外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由复关谈判转为加入WTO谈判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2022-03-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2022届高考热身模拟历史试卷(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实行的对外开放国策推动了外贸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总额由1981年的440.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2位,跃升到2013年的4.1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实现了向贸易大国的跨越。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左右,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1.8亿人就业。我国已经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从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到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口商品方面,实现了以机械设备等为主到以能源与资源性产品为主的结构性巨变。

材料二   贸易立国是二战后日本发展经济的国策。二战后,日本政府扶植在品质和价格上具有充分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企业,积极从欧美引进新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外国的先进设备和尖端技术,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保持良好、协调的合作关系,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成长方式以“出口、设备投资主导型”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逐步走上“质量经济”之路,更加重视进口,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摘编自黄安《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意义。
2021-05-1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探险船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大陆传入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

材料二   19世纪末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大事年表:20世纪十大经济(据中国新闻社《迎接新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哥伦布大交换”是如何改变地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
2020-02-2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

材料   



回答问题: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软实力”是“soft power”中文译名,也译为“软力量”。最初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说来,“软实力”指的是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和文化的感染力等所谓的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有人说中美最终一定会冲突,我觉得这种说法大错特错。两国的关系应该是既竞争又合作,如国际金融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治,还有打击恐怖分子,一定要合作才行。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软实力,如果两国软实力提升,可以避免冲突。……中美现在的关系与冷战时大不相同。过去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是没有巨额贸易的,但现在美中之间有很多经济往来;另外,现在还有约2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中美双方在软实力方面有许多可以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贸易和教育等各种管道,自下而上,形成互动。

——摘编自约瑟夫•奈《软实力,改变世界的原动力》主题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宋时期软实力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说明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约瑟夫•奈“两国软实力的提升,可以避免冲突”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有利于我国软实力提升的国际背景。
2016-12-12更新 | 100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普定县一中2019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894年到2010年前后的116年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日两次“擦肩而过”,在许多方面有着诸多不同.中日两国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实力经历了两次“换位”.如果以时间来界定这两次“换位”的话.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刚摆脱落后披打的命运,立即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入中国,挑起甲午战争,在陆海两方面打败外强中干的老大清帝国,并逼迫清廷割地赔款,实现了对中国的超越.第二次则是2010年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被中国这个百余年来的“弱邻”超越,日本社会在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但从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特点等方面看,日本在可预期的将来难以再现强劲经济增长,即使不出现下一个“失去的二十年”,再次超越中国似也遥不可及.
——摘自新华网
(l)根据材料,指出中日两次“换位”的领域及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次“换位”的背景。
2016-06-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高考4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12月25日,亚投行在法律意义上宣告成立,就好比一家公司获得了营业资格。根据《亚投行协定》,至少有十个签署方已交存批准书、接受书或核准书,且他们初始认缴股本的总和数额不少于认缴股本总额的50%,协定就可以生效。截至去年12月25日,有1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批准了亚投行协定并提交了批准书,他们的股本总和占比达到了50.1%,满足了协定生效的条件。因此,亚投行就算正式成立了。
材料二   新华网北京(2016年)1月16日电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于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也标志着历经800余天筹备,由中国倡议成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备工作就此收官,正式开张运营。这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中国外交部此前宣布:(2016年)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并致辞。1月16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理事会成立大会并致辞。
——根据“中国新闻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词条编辑整理
请回答:
(1)有人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是对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与冲击。该秩序是什么?其主要支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能够开业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