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

——摘编自《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材料二   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20081129日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探险船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大陆传入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

材料二   19世纪末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大事年表:20世纪十大经济(据中国新闻社《迎接新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哥伦布大交换”是如何改变地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
2020-02-2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柏林墙的倒下、冷战的结束以及许多其他的力量与非殖民化一起创造了一个开放的新世界。这个世界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国家间增加了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尽管许多人对全球化潮流大加欢迎,认为这些潮流能解放全人类,并有可能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准,但全球化的影响运今为止差异很大,而且在很多重大方面令人担忧。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创造了新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大都流向本来就已经很富有的社会集团。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程度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

——黄志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制度建设与创新思考》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它对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影响还不十分明

显。对它的支持者来说,经济全球化最大效率地提供了市场,迅速地将商品和服务引向需要的领域,并总是能期望得到最大的回报。全球化的支持者也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唯一走向繁荣的道路。对它的批评者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不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人们想要得到的,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使许多人贫穷,他们声称全球化削弱了地区和政府的权力,并且将这种塑造经济和政治命运的权力移交给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跨国公司和全球性机构。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和二,指出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19-11-03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民族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强化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前的世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几乎都从属于、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和交换。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

材料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总协定”)是在美国倡议下,于1947年10月30日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的一项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它是包括一整套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各种规定、规章、允许实施的措施和禁令的法律文件。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关贸总协定部长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摘自人民网资料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了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依据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的条件是什么?
(3)你是否赞同卡斯特罗的观点?(只能选择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19-09-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穷国对一种新的企图持警惕态度,即:(发达国家)试图说服它们进一步向产品和劳务开放本国市场;它们的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人们看来很虚伪”……一个最近的实例是,美国对本土制造商唯命是从,但决定动用联邦反倾销法律来抵制来自巴西、俄罗斯和另外一些国家的钢材。

——路透社日内瓦1999年9月23日电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的基本表现和原因。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发达国家的人们看来很虚伪”的认识并说明其影响。
2019-08-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1800年世界银块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三   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   《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材料中的三个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发生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
2019-07-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观点二:如图漫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目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些?
(3)选择材料三中任一观点,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你的理由。
9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

材料   



回答问题: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10 . 下表是1991~1995年中外邵分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中国
1991年l月10~11日,第一次墨西哥扣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墨西哥举行,声明加紧各国间的合作关系。
12月21日——苏联11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联体,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12月27日,钱其琛宣布,中国政府承认罗斯联邦政府,决定中国原驻苏联大使改任驻俄罗斯大使;中国承认乌克兰等11个国家的独立.
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4月16日,我国派遣部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的行动
1993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开始实施。
8月25日,美国政府以所谓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某些单位“从事了导弹技术转让”为由宣布对中巴两国实施为期两年的经济制裁。
9月4日,中国、沙特阿肚拉伯、美国三方政府代表在沙特阿拉伯共同签署一份检查报告,确认中国货轮“银河号”完全没有装载美方指控的硫酰二甘醇和亚硫酰氯两类化学品。中国外交部、全国人大外交委员会就此发表谴责声明,国际舆论也纷纷批评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正式生效。
10月14日——美国宣布取消对海地制裁。
9月3日,俄国与中国同意不再以核子武器互相瞄准对方。
9月2日~1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访问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指导两国关系全面发展的联合声明,指出两国已具有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欧洲联盟10月24日.江泽民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发表《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讲话。这是我国国家元首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并发表讲话。

分析表格信息,从中选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楚)

2017-06-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贵阳一中2017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