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关贸总协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战后的20年里,美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为了维持和扩大32项双边削减关税协定带给美国的利益,同时避免导致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经济政策的重演,美国国会将已多次延期的《互惠贸易协定法》又延长了3年。在美国的积极倡导下,1947年10月,23个国家签订了一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后多次通过这一多边谈判的形式削减关税,致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税在GATT的基本框架下大幅度降低,为50-60年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林钰《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探析》

材料二:现代很多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国际贸易,因此,国际贸易自由化对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但是因为世界各个国家间的科学水平有非常大的差别,每个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对此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各国带来的利益也有非常大的不同。…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背景环境,我国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市场上,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国外,同时还需要制定完善的贸易惯例体制,规范市场上各个企业的贸易行为。

——摘编自杨建国《论国际贸易自由化及中国的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关贸总协定建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中国采取的对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样的体制运行了 30多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体制都陷入困境,不得不寻找出路。70年代的“滞胀”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欧美思想界开始转向,形成新自由主义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个人责任、私人产权、市场制度等价值,表现在经营政策上就是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等政策调整,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放松市场管制。

——摘编自秋风 《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百年纠葛》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 1950- -1973 年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反常的有利的经济表现是有原因的。首先,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其次,这种经济力量也得益于发达国家自觉地推动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的国内政策。

——摘编自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这样的体制”是指什么?简要概括 “这样的体制”形成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创造出“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的举措。
2021-08-11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后的关键动力。远距离贸易在塑造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多年里,它是一种整合的力量。新出现的术语“自由贸易”,其含义是国家不再对跨越边界的贸易设置限制条件。自由贸易问题带来了一场争论,即自由贸易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二战之后,工业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领袖们,在这一问题上表现了果断的立场。美国的政治家们和商业领袖想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

——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期及战后美国积极筹建“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的典型事例。以美国为视角,简析这一“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国间的贸易壁垒逐步减少,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各国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各国贸易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上升。虽然国际贸易中还存在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但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国金融中心和金融机构连为一体,国际金融市场愈益庞大,资金调拨和融通更为便捷,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扩大。时间、地域已不再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大的障碍。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还只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角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可以看作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的挑战的缩影。尽管如此,在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存的时代,中国必须主动融入国际社会,而不能被动地加入国际体系,中国不可能摆脱经济全球化这一现实存在的进程,而只能尽早做好准备,积极应对。

——材料一 、二均摘编自张茂明《试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运转的国际机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向西开辟了到达美洲的新航线,向东开辟了到达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等地的新航线,从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正是由此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巨大而持续的推动力。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经济全球化程度再次不断走高。20世纪90年代WTO成立后,经济全球化继续大踏步向前发展,并于21世纪10年代末达到了新的最高点。

——摘编自黄思宇等《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新思路》

材料二: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希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经各国代表谈判达成协议。

——摘编自《关贸总协定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达成《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
2022-07-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之后,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想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限制性贸易惯例,而推动无限制全球贸易的工具是由23个非共产主义国家在1947年签署的。

——摘编自《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最贫固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材料三 努力走自由化坚定拥护者的开放发展之路,除了要竭力维护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多边体制外,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水平,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树立中国榜样和做出中国表率。

——摘编自戴翔、张二震《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发展道路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限制全球贸易的工具”是什么?说明其成立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的问题。
2020-08-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贸易与市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说历史


材料二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几个新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世界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3)分别指出图四、图五、图六所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协定)的名称,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
(4)根据材料二,说明推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6-0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世界经济格局处于不断演变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次发生变迁的原因,并概括美国为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所采取的措施。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元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思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世界进入了“战后秩序”时期。20世纪中叶,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推动了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曾经进行过非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最辉煌尝试的原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但最终不得不放弃计划经济,融入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体系。                      

——摘编自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1)材料一中“重要转折点”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从全球化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工业”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采取的主要举措。并分析中国等国家并入市场经济对全球化的影响。
2021-07-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的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悆烈。……国际贸易进一步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摘编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三 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贸易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如何“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推动经济全球化“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指出这一时期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措施。
2020-07-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