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全球化]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还会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并分析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 . 【文化传播与文化殖民】

材料一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如电视、广播、因特网等工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因特网为例,它的发展,使国家边界形同虚设,互联网也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传播的“制高点”。青年人是对外来文化最敏感、最感兴趣,也是能较快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敏感人群,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渗透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一敏感人群,使这一人群“同化”,达到“和平演变”东方国家的目的。这客观上加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冲突,构成了世界文化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全球化并未消除多元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相反,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因为各种文化交流的增加而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材料二   在全球化时代,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弘扬文化的民族独创风格,不但不会阻碍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而且这恰恰有益于解构当今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者试图借“全球化”之机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图谋,各国必须从文化主权的高度加以认识,并切实采取措施,对本国的文化子以适当的保护。要对全球化及其文化发展与文化殖民主义的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要认识到反对文化殖民主义不是反对全球文化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出现的统一化发展趋势,而是反对全球文化发展的西方化或美国化,要追求文化模式及价值的多元化,实现文化发展的自由化与非政治化,弘扬和发展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坚决抵制文化殖民主义,时刻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

——以上摘编自岳振宇《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双重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西方文化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应对西方的文化殖民主义。
2022-09-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多亚派虽然把财富、人间的显赫、痛苦、忧伤、快乐都看作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但他们却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的义务。他们相信有一种精神居住在他们心中。他们似乎把这种精神看作一个仁慈的神明,看护着人类。他们为社会而生,他们全都相信,他们命里注定要为社会劳动;他们的酬报就在他们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这种劳动是一种负担。他们单凭自己的哲学而感到快乐,好像只有别人的幸福才能够增加自己的幸福。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马克思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立志献身于人类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事业,并准备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做出个人的一切牺牲,这成为马克思始终不渝的思想准则……1943年秋,马克思与燕妮来到巴黎。

——摘编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   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缔造人类美好未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

——摘编自习近平20211月在世界经济论坛上的特别致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斯多亚学派的主要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斯多亚学派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出被恩格斯所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相应著作。并指出马克思在1844年找到的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3)开启全球化进程以来,人类就面临许多领域的挑战。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90年代人类在经济领域面临的一场灾难,并指出中国政府为此应对的措施及作用。
2021-08-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最主要的时代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晚期,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亟需建立与远东的中国、印度和南洋的直接贸易关系。除了财政需求外,伊丽莎白政府发展海外贸易的这种诉求由两个现实决定。一个原因是外部的荷兰、葡萄牙等国垄断了通往东方的航路。另一个原因是国内重商主义观念盛行。1599年,以伦敦商人为主体的英国商人提出发展东印度公司的请求符合国家的政治诉求。160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正式成立。

——摘编自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材料二   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国第一个托拉斯组织,是各公司效仿的对象,也是发展最完善的托拉斯;它不仅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行业垄断,而且经营范围已扩展到铁路、航运、铜业、钢铁、银行等;它在州政府、联邦政府、新闻出版、大学、宗教等领域都有势力;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托拉斯公司,象征着企业的“效益和组织”。同时,美孚石油公司史实际上是一部公司的“非法行为史”,是这只“大手”如何攫取同行的“战利品”,“扼杀其未来发展”的历史。

——摘编自【美】艾达·塔贝尔《美孚石油公司史》

材料三   逆全球化的发生是必然的,也是短暂的。冷战结束以来,欧美国家的政府放任金融资本肆意扩张,不仅导致本国制造业大量外移,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更导致国内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样的严峻态势下,代表产业资本家和国家利益的少数政客们试图通过逆全球化手段实施和加快再工业化战略,推动资本向本国的实体经济回流,进而重新牢牢主导全球秩序。逆全球化与其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逆转,不如说是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扭转不利形势而采取的掩人耳目的短期策略,紧随其后的将是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西方垄断资本将会再次在全球扩张。

——摘编自谢长安等《逆全球化还是新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简析英国政府“亟需建立与远东的中国、印度和南洋的直接贸易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印度公司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孚石油公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看待它的“效益”。
(3)作者认为“逆全球化的发生是必然的,也是短暂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然而逆全球化现象也相伴而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者,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

——摘编自[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兹的署名文章

材料三 近年来,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中国却向世界传递了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声音……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个跨境项目开始实施。中国引领的全球化是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新型全球化。

——摘编自陈家驹、张晓芳《反全球化运动的历史考察与现实转向分析》


(1)材料一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全球化的主导者并归纳这次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如何理解中国引领的新型全球化的“新”?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着怎样的认识?
2022-03-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博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规范的经济秩序,有利于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06年拿破仑发布《柏林敕令》,禁止欧洲大陆诸国与不列颠岛进行任何贸易,这是大陆封锁政策开始的标志,拿破仑深信断绝了对外贸易,英国就会陷入经济紊乱,不打自垮。考虑到法国是农业国,工业基础不如英国,拿破仑提出“不能忽视英国的商业在海外占据优势这一事实,因为它是海上霸主,法国在欧陆上是强大无比的,所以应竭力使法国的商业在大陆上占据优势”。

——摘编自黄振《“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材料二   19439月起,美,英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就如何建立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的谈判。美国仰仗其敷倍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迫使英国最终忍痛放弃其“凯恩斯计划”。194471日,在美国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这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是美英两国逐鹿国际金融舞台的结果,是美国称霸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开始。美国不但可以用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可以用美元支付庞大的海外军费开支。但是,各国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摘编自徐广文《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大陆封锁令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协议》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经济全球化进行评价。针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与挑战,请结合所学提出解决的对策。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的理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

——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0-05-30更新 | 978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这个时髦的字眼风靡一时,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几乎任何一件事都与其休戚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渗透和加强,在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股强大的文化冲击波,一个国家,只要不是闭关锁国,她就不可能不受异文化的影响。全球化与其说是用同一代替差异,还不如说是为空间和地域的新型互动、全球与本地的崭新联系提供了机会。世界各地的人们之所以吃肯德基、麦当劳,是由于这种卫生、便捷的快餐方式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便有了市场。人类文化的演变,不是一时“西化”一时“东化”,而是取人之长,补我之短,较低的文化进步到较高的文化是单元文化发展到多元文化的聚合和汇流。

——摘编自袁铭《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现象》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己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10 . 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诸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等逆全球化局势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考察西方逆全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有些国家的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在国际发展上急功近利,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战略和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了严重伤害。……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这类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有限,但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摘编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