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3 道试题
1 . “以跨国公司为象征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本土文化强力反弹这一假设,在观念上是浅薄的,也并没有获得实证经验的支持。东亚地区的麦当劳成功的秘诀即在于其本地化。换言之,不仅有同质化、规范化和统一性,这家跨国企业也能作出明智的判断,结合当地的条件,使该公司能在以素食为主的印度与中国开拓发展。”材料主张                                        
A.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推动者B.全球化与本土文化不可调和
C.中国与印度已被纳入全球化D.尊重本土化更有助于全球化

2 . 海上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朝,延续至今。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北宋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地,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南宋政府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节选

材料二

2013年10月,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重点畅通由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由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等方向的运输大通道。共同建设一批海上框枢纽港口,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产业、能源资源、贸易投资等多领域合作,不断丰富合作内涵。

——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共建21世纪海上丝路共享繁荣发展机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比的新特点。

2017-10-25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真正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效率的日益世俗世界的不满,以及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该学者的观点是
A.反全球化追求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全球化
B.反全球化者对全球化表现出不在乎
C.反全球化运动就是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D.全球化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2年9月17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指出:“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这一设想
A.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
B.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
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
D.对促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1999年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排名前1000家巨型国际垄断公司中美国有494家,占49.4%,美、日、德、法、英、意、加7国加起来有866家,占86.6%。材料现象说明
A.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B.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世界贸易
C.国际垄断公司阻碍了全球化D.全球化排斥了发展中国家参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关贸总协定”的发达成员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成员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这说明
A.国家合作与协调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B.发达国家的关税降低幅度大
C.贸易壁垒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世界贸易的中心发生了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统计,20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5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5%,最穷困的5个国家增加了206%,世界人口增加了15亿,而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2亿。这说明全球化
A.推动了世界整体性进步
B.实质上是资本的全球扩张
C.有利于第三世界摆脱贫困
D.加剧了全球的利益失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经济全球化就是进行殖民侵略
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利益的失衡
D.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受益者
2017-10-01更新 | 42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常州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初(8月)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世界经济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总是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人WTO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
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WTO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D.WTO在处理经济问题方面不具有引领性

10 . 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际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材料三: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材料四: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代全球化的条件下,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材料四对全球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基本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