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同时具有依附性和发展性,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结合的,原因是外国资本、国家资本、国内私人资本可以形成“联盟”,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上升,依赖性会越来越低,直到过渡到独立的发展阶段。该观点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经济区域化的趋势D.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故事中忠孝礼义克己形象的典型,而迪士尼版本下的花木兰是一个追寻自我、释放天性的自由主义形象。这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A.文化的统一性B.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文化的差异性D.文化体系的完整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移民群体的增长速度和高生育率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担忧“欧拉伯”(欧洲Europe和阿拉伯Arabia)的出现,开始思考“whoarewe"的问题,开始怀疑若干年后欧洲还能否是欧洲人的欧洲。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A.人们否定了社会交往B.南北方民族融合的发展
C.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D.弱势群体边缘化的加速
2020-07-03更新 | 1245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回族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开启了世界走向一个整体的历程,至此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离开世界市场的牵制,经济全球化虽然尚未达到今天这样的深度和广度,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19世纪后期,世界市场与前一阶段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显著的跃进,商品和资本输出无孔不入地冲击着世界各国的民族经济,并借助于政治和军事手段打破那些闭关锁国的国家的大门

一一摘自朱丽君、阎孟伟《世界市场、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材料二 1930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一意孤行地签署了“斯特一霍利法案”。该法律增加890种商品的税率,其中50种商品由免税改为征。根据1932年的数据,物品的平均税单达53.2%。本来,当时国际上曾提出一项“关税停战协议”,以保护国际贸易,可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使原本可能达成的全球关税妥协化为泡影。各国政府先是抗议,但美国不为所动。于是,加拿大、英国及其他英联邦国家、法国、德国等纷纷对美国进行反击,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战、各国竟相效尤美国导致的混战开始,国际贸易几经曲折。原先指望通过扩大贸易来恢复全球经济的想法在各国严格的外贸管制下破灭了,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摘编自韩青等《贸易战争----500年全球贸进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通过“斯特一霍利法案”的背景及影响。
2020-02-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原则。

材料二   164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成就取得的背景。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需要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参加抵制的国家达到25个。……1931年底1932年初,美国又先后颁布法令,对一些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10%—100%的进口税,致使关税抵制运动转变为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自由贸易体制。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各项法案出台的背景,并简述这些法案导致的后果。

材料二   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全球化浪潮在历史上有过三波:第一波全球化是19世纪后半叶的殖民主义和自由贸易浪潮;第二波是二战后以三大经济组织为主导的西方国家的“半个全球化”;第三波则是冷战结束后由于两个平行市场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而大大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而第三波全球化的结局很可能是债务危机、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的综合性爆发。人类社会有可能从全球主义向孤立主义回潮……即使这一波全球化遭遇挫折,但并没有那么容易失败……也并不意味着终结。

——唐昊《英国脱欧:逆向全球化已经开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是“半个全球化”的理解,简述第三波全球化浪潮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
7 . 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的“宏伟计划”: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供应。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21%的种子公司,控制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该材料主要说明
A.全球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要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B.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8 . 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说,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用了58年才使人均生活水平提高一倍,美国则用了47年,日本用了34年。但1966年以后,韩国仅用了11年,中国用了9年。这些时间间隔在继续缩小。占世界人口1/3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1980-1995年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落后国家(       
A.只能接受不公正的旧政治和经济秩序B.可以抓住机遇缩小各国间的经济差距
C.实现反超发达国家的历史使命D.逐渐促成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新格局
9 . 在欧盟经济振兴乏力的背景下,那些感到自己在全球投资贸易中遭受不利的欧盟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滑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精英希望通过这种高筑壁垒、自我孤立的方法,来回应民众对生活状况和政府政策的不满。欧盟“出现滑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表明
A.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
B.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的破产
C.欧洲一体化水平提高
D.欧盟更加关心民众的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B.核武器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生存
C.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
D.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严重
2019-04-11更新 | 611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