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儒家强调“定于一”的礼乐道德秩序;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权力法律秩序;墨家强调“尚同”与“执一”的社会行动秩序。这可以用来说明,诸子百家(     
A.思想主张日益趋同B.都主张中央集权制
C.代表相同阶级利益D.既有争辩也有共鸣
2 .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在其兴盛时期,汇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荀子、孟子都在稷下学宫停留或者学习过,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许多学者受到上大夫的待遇。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各国私学兴盛B.文化交流频繁C.专制王权的兴起D.官僚政治的出现
3 . 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并呼吁统治者要“救民于水火之中”,“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说明孟子在治国上主张(     
A.实行仁政政策B.提倡节俭之风C.尽力发展生产D.教化社会风尚
4 .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在赣南颁布“牌谕”,告诫百姓“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他们还在当地办学,功课有“考德”“诵书”“习礼”等。这说明当时
A.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强化B.阶层流动渠道逐渐扩宽
C.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潮流D.理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2022-05-21更新 | 84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3月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时期思想学术出现新发展:从重“神”向重“人”发展、从“德治”向“礼制”演化、从“天人合一”向“天道人道”相分嬗变,贵族卿大夫更注重“礼”所具有的社会规范作用。这些变化实质上表明
A.人文主义的觉醒B.礼乐制度的恢复
C.诸子思想的融合D.社会秩序的重构
6 . 张载认为每个人都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两种,分别属于善和恶来源,只有用“自明诚”和“自诚明”的修养方法,才能“变化气质”,从而提出了新的人性论命题。据此可知
A.张载科学解释了人性本质B.张载的人性论为理学奠基
C.其修养方法源于象山心学D.理学开始具有了思辨特征
2021-0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二)历史试题
7 .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8-06-01更新 | 3557次组卷 | 46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第14课明至清中野的经济与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