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1 . 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稷下学宫和希腊的柏拉图学园美不同时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374年,稷下学宫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齐国故都临淄,由齐国国君创办,存续150余年。临淄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都会城市之一,城中有冶铜、制钱、漆器、丝织等诸多手工业工场。而稷下学宫则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稷下诸子中,稷下黄老之“道”、孟子的“仁政”主张、荀子的“隆礼近法”思想等都是在实现哲学突破的同时,对新的治国理念和统一天下之术的探索与论辩。

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于大约公元前387年由柏拉图创办,是西方古代第一所大学,存续900余年。学园汇集了当时众多的学者在此从事学习或研究,学科设置主要以哲学思想的传授、研究为主,同时十分注重数学并扩展到其他学科,例如几何学、音乐、体育、天文学,以及生物科学中的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学园希望通过对这些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

——摘编自王志民《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座——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论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稷下学宫和柏拉图学园差不多同时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稷下学宫和柏拉图学园的不同办学特点,并简析二者的共同历史贡献。
2 . 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理由。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性的原因。
3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牛顿以他对支配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促使人们由对牛顿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询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智者的思想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称为“再生”的理由,指出材料二中“艺术和知识的创新”的核心内涵,概括文艺复兴的性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彰显“人的理性的伟大”的具体表现,受其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在探询人类社会客观规律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年,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还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的影响。
5 . “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夺走人的生命最多的一次传染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黑死病

关于爆发于14世纪中期的这场瘟疫的影响,薄伽丘在其《十日谈》中描述说:“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因为神父和执法的官员,也不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了,要不就是连一个手下人也没有,无从执行他们的职务了;因此,简直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在这种情况下,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开始抬头。”

美国罗格斯大学历史教授罗伯特·戈特弗里德在其所著《黑死病:中世纪欧洲的自然和人类灾难》一书中说:“薄伽丘笔下的人物崇尚与大多数前辈不同的品质。他们不再热衷于虔诚、军事技艺,而认为智慧和灵活对成功来说是必要的。……报酬和胜利属于那些活跃的或者自助的人”。


(1)请甄别上述材料的历史价值,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黑死病对欧洲思想领域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的话,那么文艺复兴则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进军,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尹虹《略谈欧洲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加以实现。路德的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编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哲学家要启迪民众心智,使之具备自主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他们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人的这种自主认知世界的能力,他们称之为“理性”。

——何平、曾样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中人类探索精神世界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以来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根本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德在1784年写成的《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表明了他历史哲学的基本主张:“历史是在运动中有规律地前进的。”在他看来,历史发展的动因在于人性中的恶或自私所引发的生存竞争,希望竞争者要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原则。历史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内部是立宪共和政体,外部是国际永久和平,人人在和平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才智的理想境界。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梁启超于1902年撰成《新史学》一文,从救亡和启蒙的时代需要出发,强调要创造出符合于(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汰之世界)的新史学。他从三个层次对(新史学)的性质+内容加以界定:第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第二,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第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教本》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康德历史哲学的主要内容及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的“新史学”的特点。
2020-02-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中等教育兴起,逐渐成为各个派别思想斗争的新阵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27年,路德宗神学家,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的梅兰克顿提出了自己的中等教育计划:“每一学校应包括三个班级。在第一班级中,应授以本国语文及拉丁语文的初步读写、拉丁文法、信条、主的祈祷与教会仪式的祈祷文及赞美诗。在第二班级中,应以拉丁语为讲授语文拉丁文应彻底熟通,阅读拉丁作家的著作,并继续宗教教育。在第三班级中,应阅读更为高深的拉丁文著作,并研读修辞学及辩证术。”

——节选自克伯莱《西洋教育史:上册》杨亮功,译,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股份公司,1955年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梅兰克顿中等教育计划的特点。

材料二   1892年德国中等教育进行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减少文科中古典语言深程的分量,在其他中学增加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课程;增设实科中学(注重自然科学)和文实中学(注重数学)为学术性学校类型。实科中学的数量不断增加,由1875年的80所增加到1895年的86所,在校学生的数量也不断攀升。1901年,德国进行了教育改革,实科中学获得了与文科中学、文实中学相等的权利,其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德国中等教育特点发生哪些变化。分析该变化出现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西方许多人,尤其是天主教徒将他视为令人景仰的,“诱导异教徒皈依的”传教士。而东方却将他视为促进东西方交流的科学家。这种评价主要是因为他向东亚地区传播了西方的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主义和天主教的观点,同时他又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文化。也因此,有人将他视为一位汉学家。

利玛窦和他的同事们虽然只争取到了不多的信徒,但后人把他的作用看出为日后的冲击准备了基础。因为他们通过假托儒教学者,已经使中国人较容易接受基督教中较少争议的部分,而具有敏锐思想、学识渊博和迷人个性魅力的利玛窦是发挥这种作用的理想才干。

——摘自360百科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世界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年的中国社会与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社会是不同的。那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已有了相当充分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具备与封建生产方式抗衡的力量。而20世纪初年的中国提供给中等社会的社会变革的基础是不成熟的、薄弱的。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出来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因此,他们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以利玛窦在明末的活动为代表,在中国早期的西学东渐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在批判专制王权和教会神权方面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学说和主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何19世纪晚期的法国最终走上民主之路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屡遭挫折?
2020-03-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也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商品经济时代,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门第和血统,而是人的才干,是人的素质。于是,人的地位、人的价值、人的自我完善等问题突显了出来。人们对等级制度和“天生”的“高贵”产生了极大怀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文主义出现了。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导思想。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产生了但丁、彼德拉克、薄伽丘三位新文化代表人物。彼德拉克第一个提倡人文主义,主张摆脱神学迷信的控制。人文主义后来在西欧地区得到发扬光大,17世纪更出现了像莎士比亚这样的大师。人文主义作为新文化的核心,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刘芫、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近代早期,普通民众的宗教热情有增无减,教会日益腐败的状况与此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北方文艺复兴中出现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和批判教会的弊端,民众对教会的憎恶与日俱增,教会内部也出现了改革要求。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地区爆发。德意志地区是罗马天主教会榨取钱财的主要地区,下层民众对教会的剥削恨之入骨,市民、贵族以及各地方的统治者也对教会深感不满。1517年,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批评教会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宗教改革由此开始。新教兴起的同时,天主教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1545—1563年天主教会在特兰特召开会议,明确了教义,对教职人员的劣行予以谴责,建立了一套教会监察制度。改革帮助天主教挽回了一些损失,信众人数有所回升。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并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异同。
2020-01-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19年高三上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