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4世纪以后,欧洲一些市民的家庭生活和家庭布置方式呈现出一种日益“高尚”的趋势,贵族和暴发户不但宅第富丽堂皇,而且敢于公然攀比家具的材质等。这一趋势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人文主义思潮泛起
C.封建等级制度瓦解D.奢靡之风开始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克劳德•维尔奇在《19世纪的新教神学》一文中指出:“理性的全能并非启蒙运动的原则……而是一种对于‘批判主义的全能’的诉求。这种‘批判主义的全能’被理解为有关一切事物都应恰当地接受理性批判的确信……人们相信在这种批判主义之中,理性将会认识到或者标识出它自身的界限,并因此表明它的适当性和确定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宗教信仰受科技进步的影响
B.“理性主义”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C.反映宗教信仰的理性化趋势
D.“批判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思
3 . 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教拒绝了罗马教廷为基督教会当然领袖的传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对话…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宗教改革使中世纪的宗教开始向近代过渡,同近代社会的政治、文化融为一体。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创立,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代之以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在中国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由不完整到逐渐完整、先地方后中央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法律制定、修改和存续的过程。

——摘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卷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1992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事实上,过去的计划型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作用仅局服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导致的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发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号”的重要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的财富观念中,普遍认为社会个体的礼仪廉耻比追求财富更重要,求义舍利成了宋人的人生信条。但这种传统财富观受到一些质疑,北宋李靓认为:“人非利不生,竭为不可言!致者人之情,竭为不可言!”意思是说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不能压制人的这种正常的欲望,到南宋,逐渐形成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派的功利主义义利观。陈亮认为人的物质欲望应该得到承认,“人生不能无疑,有欲不能不争”,指出仁、义、礼、智、信是“五贼”,是阻碍个人发家致富的绊脚石,必须破除它,叶适进一步主张“以义和利,不以义抑利”,最终浙东事功学派和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之间的较量中以失败而告终,理学的显学地位进一步加强。

——摘自袁冬梅 《从宋人的财富观论宋朝的民贫问题》

材树二   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把守贫视为美德,把人们获取时富视为罪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财富观上出现重大变化。布拉丘利尼在《论爱财》中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希望获得财富是人们从事一切事业的根本出发点;人们如果要具备和发挥美德,就必须拥有财富,他写道:“一个人拥有的东西仅仅只能满足他一个人,能成为慈善家吗?”人文主义者们认为. 通过努力劳动获取财富有益于文明社会;如果每个人只满足于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财富,那么“城市中的一切光彩、美丽、装饰都会消失,再没有寺院、古迹和艺术....因此,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 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摘自欧阳萍《略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财富观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宋代财富观的新变化相比,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2020-04-17更新 | 679次组卷 | 5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是一个法文词语,意为“再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根据一种新的历史观念,产生了“现代”与“古代”的概念,两者为一个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中世纪的漫长时期所隔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意大利兴起了关于“生活”本身的新世俗概念。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教义上是如此。此时,对正当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自己时代有关的东西。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与思想再生”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教育状况
17世纪西方社会在思想意识和精神领域上与神学反复地进行着较量,初等教育处于宗教的控制之下,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等方面都体现出浓烈的宗教性
18世纪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贫民阶层的范围得到扩大,出于慈善的目的而出现了许多开办初等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
19世纪初等学校逐渐被看成是由国家来开办的一种国家机构,教育目的也发生着变化,培养国民、公民逐渐成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逐渐确立起国家初等教育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并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整理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上表是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就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趋势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