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019-12-02更新 | 5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三12月月考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理性主义B.否定基督教C.宣扬自由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
3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     )
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
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
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
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
2019-11-04更新 | 231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莱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
4 . 如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哀悼基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者的意图是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5 . 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影响深远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D.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6 . 为了克服理想与现实分裂的尴尬状况,中世纪末期的西欧社会采取的变革方案之一是顺应罗马教会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让基督教的理想屈从于罗马教会的现实,公开倡导世俗的快乐,撕破虚幻的神性面纱。该“变革方案”
A.实质上为人性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B.利于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实现了以世俗权力代替宗教权力
D.设计了未来社会理想的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马丁·路德说:“基督本身就是我们的正义,按圣父的旨意,我们藉圣灵分享这正义。我们一同宣认:唯独凭恩典,藉信仰基督的救赎工作,而非因我们自己的任何善功。”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否定教皇权威
B.主张创立新教
C.宣扬“因行称义”
D.鼓吹暴力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使它在城邦落脚生根,进入家家户户,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苏格拉底的思想
A.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B.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C.为城邦民主制提供了基础
D.转向对人类自身的思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如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权力
D.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2019-10-03更新 | 27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2009高二·江苏扬州·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D.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2019-09-29更新 | 244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山东临清三中高二第一学期学分认定测试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