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彼特拉克(1304~1374年)的财富观与当时教会“追求财富是有罪的”主张是一致的,而同为人文主义代表的布鲁尼(1370~1444年)却肯定了人对财富追求的正当性。这一财富观的变化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缺乏统一的观念
B.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C.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了挑战
D.享乐主义社会新风气的形成
2 . 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2019-09-01更新 | 70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两校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龙泉中学、宜昌一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卢梭在《爱弥儿》里写道:“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这表明卢梭
A.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C.要求重订社会契约
D.要求实行均贫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有两个:“一个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另一个是人们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等物欲之骚动的。”所以灵魂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此观点
A.最先注重了对人的研究
B.具有明显的宗教神学观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是对人自我意识的否定
5 .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故事:奥林匹斯诸神与巨人族将有一场恶战,但神谕却说,如果没有一个凡人参加战斗,那么众神将不能伤害前来侵犯的巨人族……战斗结束后,宙斯把参与战斗的诸神与凡人一律称做奥林匹斯人。这则古希腊神话故事反映出当时
A.神话文化的多元特征
B.民主政治的繁荣昌盛
C.神魔战争的惨烈悲壮
D.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
6 .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主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7 .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A.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C.破除了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D.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2019-06-28更新 | 308次组卷 | 4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旅游学校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教会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9 . 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
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②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④康德的“人非工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学者布克哈特曾对某段历史进行评价:“文化一旦脱离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和在没有帮助的情形下找到理解这个物质和精神的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因为古代文明在每一种使人感到兴趣的精神事业上具有丰富的真理和知识。”这表明
A.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尺度”
B.希腊罗马文化的真理颠扑不破
C.文艺复兴带有“托古改制”色彩
D.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理念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