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出现的政治背景。
(2)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
(3)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表达的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举必修1所学的史实来佐证。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在提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质量问题上,从古希腊时代到18世纪的思想家寻找了一个共同的武器,它是什么?
2014-09-05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海南临临高县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 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把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显而易见,这种启示源出于孟德斯鸠的思想。“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从孟德斯鸠书中采取了政府分权的理论,其作品里更穿插着孟德斯鸠书中的句子。”

——摘编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2)结合所学,说明 1787 年美国宪法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的理论。

材料三   2018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结合所学列举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3 . 如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2020-09-20更新 | 590次组卷 | 3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自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等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2)材料二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

(3)据材料三,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5)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是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接受了17世纪欧洲本土的滋养,它还在全球寻找灵感。17、18世纪的欧洲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出版了大量作品,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异域文明,激起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强烈兴趣。对于致力于铲除欧洲社会弊端的启蒙知识分子而言,没有教会专制、尊重理性的中华文明显然可以充当他山之石。而欧洲独特的社会背景也为哲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6 .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材料一   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的主题,以人类本身作为知识与艺术追求的核心。(文艺复兴的出现)意大利的那种较高的城市化、商业化的经济环境是一个因素,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模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从“制造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此后中西论争的基本态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同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举出同一时期古希腊的杰出思想家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及核心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展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7 . 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材料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价值观念的变革呈现出一个高峰。知识精英看待“天人之辩”时,不再把“天”(自然)理解成超人的主宰(上帝、神),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机械论的宇宙图式,“质力相推”的世界,在自身固有的“动力”作用下的不同展开。这意味着“力量”上升为宇宙的本质。梁启超说道:“若何而自勉为优者适者,以求免予劣败淘汰之数,此则纯在力之范围,于命丝毫无与者也。……故明夫天演之公理者,必不肯弃自力不用而惟命是从也”

——摘自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价值观变革的主要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源头,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宇宙自然和社会人伦有着类似的观点和看法,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古希腊在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发展了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泰勒斯的天文学、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等这些从哲学中过渡派生出来的科学思想,为构筑一个宏大的科学体系提供了必备的思想要素。而中国的哲学家们却或远或近地疏离了自然科学,他们不像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时是几何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而是肩负政治家的角色。他们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伦理胜过关心自然本身,而且善于从自然的规律反躬自省,寻找社会的和谐之本。

——摘编自黄谊《浅析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与科学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对后世东西方科学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共同影响。
9 .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赦免或是不赦免人的罪行。这种因人而异的神律,就是不可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法样,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典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又在这套罗马法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方面的,法律方面的,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提出问题,要求进行试验,不接受过去一贯所作所为,或所说所想的东西,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方法论。

——布洛克(英)《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社会在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提倡的评判原则,并说明其进步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