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强制言论一致是不可能的。因为统治者们越是设法削减言论的自由,人们越是顽强的抵抗他们。自然抵抗他们的不是贪财奴,谄媚人的人,以及一些别的笨脑袋。这些人以为最高的超度是把他们的肚子填饱,与踌躇满志地看着他们的钱袋,抵抗统治者们的人却是那些因受良好的教育,有高尚的道德与品行,更为自由的人。人们普通的天性是最容易愤慨把他们相信不错的意见定为有罪,愤慨把使人敬上帝爱人的思想定为邪恶;所以他们随时都可以誓不承认法律,阴谋反抗当局,认为有这种目的在心中以鼓励叛乱与滋长任何罪恶不是可耻的,倒是光荣的。

——摘编自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材料二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1)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
(2)材料一中的“抵抗统治者的人”和材料二中的“民”有何不同?说明什么?
2021-10-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礼崩乐坏所引起的社会结构与秩序的变动,商周以来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改变。此时的思想家认为自然现象没有神灵的意旨,人类社会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的,人能够决定自身吉凶祸福。这就区分开了人与天,人得以与天相提并论。在摆脱古代卜筮宗教迷信束缚的同时,他们以周公重德观念为基础,通过鲜明的人文精神来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肯定了人的道德作用。可以说,没有春秋时期的文化转型,就不可能有随之而来的诸子竞鸣的百花争艳。

——摘编自黄开国、唐赤蓉《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转型》

材料二   启蒙运动处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提倡社会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呼风唤雨是启蒙学者的社会职责。他们站在各自阶层的立场上,对未来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组织结构、统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

——摘编自董小燕《近代西欧观念变革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文化转型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法国主要启蒙思想家(至少两人)对未来国家提出的主要设想并说明这些启蒙思想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著作评价
柏拉图《理想国》提出精英治国及分权等原则,洛克、孟德斯鸠等课受柏拉图图国家学说的影响。
杰斐逊《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它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
亚当.斯密《国富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代表作,亚当·斯密被称为“现代经济学学之父"。
但丁《神曲》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芒的史诗。
马克思《资本论》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说从此开始。
汤因比《历史研究》他的思路为了座大的后,且成各平理,委实以及同代中信大持人的直觉,把历史支撑了起来。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出版以来,西方世界出现了盛权一时的“凯恩斯主义”,其影响遍及西方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各种思想的形成。

——摘编自邓弱生《影响人类的100本书》

根据材料所列书单,对任意一本韦籍的书评,提出你的看法(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听。)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一场反对罗马天主教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突破旧世界罗网的第一声呐喊
观点二人文主义者们并不反对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的统治,他们只是主张基督教信仰应该多一点人性色彩,多一点人情味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原因很简单,即意大利是商业贸易集中的地区。中世纪西欧商业贸易集中在地中海,而地中海又以意大利为中心,因此意大利积累了大量财物,比西欧任何地方都富裕,这是一个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他要去追求另一种满足。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性,并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文艺复兴起源的原因。
2021-09-3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高呼在人类社会里位于中心地位的是人而不是神,人是世界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而不是虚幻的神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又是在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评价空前提高。中世纪以上帝为主审、人类为臣仆的世界结构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当人类意识到有能力改变自身地位的时候,上帝无限崇高的主宰地位自然成了人类最向往的目标,于是人类无限标榜自身,无形中又重塑了一个上帝——人类本身。在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为众神也在命运之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同样希腊人也不会标榜自身的全知全能。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看来,命这是一股改变人们生活轨述的外在力量。通过人自身的不懈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安排,让未来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但在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尤其是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作品表明希腊人对命运有着另外一种理解:希腊人是宿命的,他们承认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材料三   苏格拉底之死存在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选择:苏格拉底被不公正的处死,但他甘愿公正的执行这个判决。苏格拉底的理由表明他对死亡的选择绝不只是对个人尊严的考虑,他更看重的是法律的权威性和他所在的政治共同体得以存在的神圣性,由此可以清晰地透视希腊人文精神中人与其所在政治共同体的关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人文主又思想中单纯基于欲望、功利之上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在自由主义浪潮的冲击下的苍白与脆弱。

——摘编自马晶洋的《论希腊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在差异》


(1)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希腊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在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差异产生的社会背景。
6 . 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7 . 启蒙运动的层次丰富多变,复杂性与多样性成为了这场运动永恒的探讨话题。它既不是纯粹的理性主义,也并非一味的倾向非理性主义,它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思想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尽管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二   在文化观上,他批判启蒙运动所颂扬的文明与科学的进步(反对以启蒙思想家的知识和智慧为信奉标准),并对启蒙思想家所高扬的理性原则……提出深刻的质疑;在艺术观上,他是感伤主义的代表和“浪漫主义之父”,这个流派的意识形态由于过于颂扬意志和情感而具有反启蒙、非理性的性质。

——摘编自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反启蒙思想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老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朱熹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9 . 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可灭的、非永恒的,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   基督徒是全然顺服的万人之仆,受一切人管辖。这两句都是保罗的话。他在《哥林多前书》第九章中说:“我虽是自由的,然而我甘心做了众人的仆人。”基督虽是万人之主,却甘愿服在万人之下,服在律法以下,因此他一面是自由的,一面是奴仆;一面是上帝的形象,一面又有奴仆的样式。如《罗马书》第十章中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复活,就必得救”,又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相信他的都得着义”。又如《罗马书》第一章中所说:“义人必因信得生。”

——摘编自马丁路德《基督徒的自由》


(1)材料一、二中对“人”是如何认识的?二者关于“人性”的认识有什么相同之处?
(2)结合宗教改革,说明材料二体现的思想及对当时欧洲的影响。
2020-10-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题(山东新高考卷1)
10 . 人文主义是一种维护人类尊严的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了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020-10-13更新 | 114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