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的人文思想远避宗教蒙昧说教,习惯于将其置放在宇宙—社会秩序中来加以思考,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作为“万物之灵长”。人既是“万物之灵长”,也为万物中之最贵者,此即孔子所谓的“天地之性人为贵”。高贵的人“参天地而化育万物”,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历代儒家,无论是从子思、孟子至陆九渊、王阳明的心性派,还是从荀子到朱熹再到王夫之的隆礼(理)派,尽管其学理、学旨颇有殊异,但在阐发其人文思想时,几乎都在反复论证这个命题。由此出发,历代儒家也大多伸张人的世俗追求与欲望。总之,儒家也把七情六欲看作是人与生俱来的“性”,并肯定其合理性。

材料二   14世纪的意大利,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对人的个性尊严做了有力的褒扬。他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了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因此,人应当是世界主宰,应当具有行动和思想的自由,这一自由的价值远比生命高贵,因为“失去生命本身要比失去自由好些。如果没有自由,生命只是一种徒有其表的冒牌货”。到了15世纪,佛罗伦萨等地的人文主义者,更是用夸张而华美的修辞风格、以专论的方式系统地表达了这一思想。彼特拉克宣称:“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在15世纪的意大利,著名人文学者波吉奥在《论贪婪》中,明确地将“美德”与人的财富、金钱欲联系起来。他要人们发扬追求财富与金钱的美德去经商致富,“一个人越富越光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孟广林《中西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不遗余力地宣扬、倡导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堪称欧洲孔门第一弟子。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伏尔泰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材料四   198711月,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且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的相同之处,并分析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5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家思想在推动近代法国社会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2-04-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但丁曾担任佛罗伦萨执政官,因为政治斗争被驱逐。当政者提出,如果但丁缴纳罚金并认罪,就可以回到佛罗伦萨。但丁拒绝了:“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么?难道我不在佛罗伦萨和人们面前屈身辱节,我便不能思索宝贵的真理吗?”材料反映出的时代趋势是
A.文艺复兴推动了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兴起B.世俗王权在与教权的斗争中取得了优势
C.关注人的尊严、价值、个性和理性思考D.商品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人口流动的阻力
2021-10-11更新 | 10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就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的“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四“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史料三分析,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有何发展?

(4)概括材料四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2017-12-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这表明阿尔贝蒂
A.肯定人的价值尊严B.抨击基督教的腐败
C.主张追求现世幸福D.呼吁提升人的地位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智者学派,他们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材料二   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上一件法衣,成为了神父。“本来是只吃羊的狼,现在竞成了牧羊人”。而且声誉日增。他编造了一套神话,骗取了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使她还以为蒙受天使的垂爱。但神父好计败露,成了过街老鼠。

——《十日谈——第四天,天使出丑》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
(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6 . “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安提丰
2022-01-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体育班)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守仁(1472-1529年),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王阳明很巧妙地把朱熹认为绝对至上的那个“理”,移植到每个人的“心”里面去。他强调判断是非的标准,不是儒家哪一个圣贤的论述,而是自己的“心”,所以叫做“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摘编自樊树志《阳明心学与明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   皮科·德拉·米兰多拉(1463~149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哲学家。《论人的尊严》是其写就的-篇长篇讲演稿,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在这本小册子中,皮科认为当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是与创造那些鸟兽生物分开来的,这是证明人类伟大最有力的理由。人的本性在于其彻底的无规定性,人的形式完全源于他的自由,这种自由绝不仅仅是人在上帝面前具有的自由意志,而是自我创造自我的自由。人的这种自由属性是人身处万物之尊贵地位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皮科《论人的尊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和皮科的思想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2-05-1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这说明苏格拉底
A.强调个体感受和自由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2022-04-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苏格拉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想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引发人的主动思考,使人逐步寻求正确答案。苏格拉底旨在
A.用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B.从人自身上寻找意义和价值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D.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
10 . 14世纪中期,彼特拉克断断续续用了四年的时间,写下了叙事史诗《阿非利加》,热情地区歌了西庇阿功比天高,可与庞培、凯撒媲美。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的原因在于它
A.抨击了天主教会的腐败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仿效作家维吉尔的笔法D.宣传了自由民主和科学
2022-01-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