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07 道试题
1 . 伏尔泰在《哲学通讯《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中,写了许多自然科学的成就;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也包含了大量自然科学的条目。该现象可以印证
A.近代科学利于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
B.推崇科学是法国启蒙思想的核心
C.科学理论丰富必然引发思想界变动
D.启蒙运动促成自然科学领域的革命
2021-06-2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2 . 马丁路德主张,“基督教在世界上除基督为头外,没有别的头”“教皇和主教都不是基督的代表,也永远不能代表基督”。该主张
A.指出了基督教信仰的基本原则
B.从理论上否认天主教会的权威
C.导致教皇失去对世俗权的控制
D.激发了市民阶层的反封建斗争
2021-06-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士与他们的祖先一样地笃信宗教,轻信人言,满怀阶级意识和封建思想。可是他们也是唯物论者,怀疑论者和个人主义者,这些都是中世纪闻所未闻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主要时代特征是
A.理性主义思想已经占据主导
B.教权弱化,世俗权力的不断强化
C.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D.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的特征
2021-06-2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并不是在西欧多国激荡的、那些被我们称之为"文艺复兴"的观念和实践的唯一源头。复兴古代文化的运动在14世纪的意大利强劲兴起,并深入发展,这和意大利与欧洲其他地区的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语境有关。首先,意大利比其他地区存有更多的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遗迹,这些遗迹所唤起的记忆必然要影响到社会文化发展的路向。其次,意大利各城邦互相紧邻,无法无限制地扩张地盘,它们转而在城市建筑的辉煌、文化艺术的繁荣和人才的荟萃等方面展开了竞争,统治者为此大力奖按,赞助艺术。

——摘编自何平、刘永志《文艺复兴运动起源和意义的再反思》

材料二   如果说文艺复兴主要是拉丁文化圈的一场格调高雅的精英运动,它的特点是要让基督教的神圣理想去迎合罗马教会和世俗社会的感性现实,那么宗教改革无疑是日耳曼文化圈的一场相对朴素的平民运动,它的特点则是要用基督教的圣洁理想来批判罗马教会的卑污现实。从长远来看,文艺复兴运动虽然倡导了人性解放,繁荣了文学艺术,营造了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性辉煌,却并没有改变欧洲社会的基本格局,而宗教改革运动尽管在主观动机上非常保守,但是它所造成的客观效果深远巨大,不仅促成了日耳曼世界的异军突起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且推动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宪政民主的发展。

——摘编自赵林《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14世纪的意大利强劲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
5 . 康德指出,启蒙所欲开启之“蒙”并不是表现在欲望和快乐、不快的感受能力中,而是表现在认识能力中,特别是表现在作为高级认识能力的知性中。材料反映出康德
A.忽视对下层民众的关注B.忽视对情感领域的认知
C.强调认知能力的渐进性D.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6 .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别人主人的人,却比别人更是奴隶。”由此看出卢梭
A.宣扬政治浪漫主义B.批判主权在民学说
C.主张自由平等思想D.强调政治权力制衡
2021-06-19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同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更确切地说多数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任性,爱享乐,虚荣心,嫉妒心和复仇心都很强,这表明古希腊
A.倡导理性主义B.人文精神浓厚
C.怀疑神的存在D.探索自然奥秘
2021-06-1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所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解放的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渊源探索》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
(3)先秦儒学注重“人”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包括共同的影响)
2021-06-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但丁和彼特拉克认识到爱情是人性中不可压抑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他们往往利用已有的信仰模式为自然的感情冲动寻找合理位置。这表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A.深受宗教的影响B.否定自身的价值
C.淡化信仰的权威D.忽视个人的欲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里,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会以书为伴,寻觅属于自己的安宁。这种新式房间的出现
A.说明收藏书籍成为时人共识
B.凸显人的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C.说明男女平等的观念得到认可
D.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