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狄德罗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了《百科全书》。为了完成《百科全书》,秋德罗把法国最优秀的100余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以及工程师、航海家、军事专家和医生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以传授新知识和宣传理性主义为己任的“百科全书派从1751年《百科全书》第一卷的出版至1772年,共出版了28卷,此书概括了启蒙运动的精神,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在18世纪后期,百科全书派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此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材料二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由纪的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编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主要囊括了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此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但是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其中科学技术的作品也寥寥无几,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生活在明朝晚期。少年时代的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响,“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1583年汤显祖中进士,1591年因抨击朝政,被贬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汤显祖的剧作多作于为官闲暇时间,1598年完成杰作《牡丹亭》后,终因触怒权贵而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西临川。汤显祖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以戏曲成就为最。《牡丹亭》与《紫钗记》歌颂爱情,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与《邯郸记》针砭时弊,为社会风情剧,四剧皆有梦境,合称“临川四梦”。市井百姓、文人学者无不赞其“技出天纵、匪由人造。”“《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

——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年谱》

材料二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的市民家庭,为谋生步入剧坛。作为职业戏剧创作者,莎士比亚戏剧深受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作品影响。他一生与戏剧、剧团、剧场密不可分,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以独特的方式在舞台再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为了使剧本剧情更加贴近16世纪的英格兰市民社会,莎士比亚努力摆脱古典戏剧的束缚,自由剪裁拼合人物,插入各种细节,比如苏格兰的五步舞,下半身套着灯笼裤的德国人。莎士比亚在贵族与平民、古典传统与现代民众等方面找到了新的平衡,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李伟民《中西文化语境里的莎士比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时代背景。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儒学到了明朝终于有了一个划时代的转变,那就是因为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出现。

……这很容易令人想起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一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李贽正是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产生的这一思想。

……我们抛开明朝思想家们的个人冲突,单看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主张里,共同反映了发展自由的资本主义主张,而封建的君主制是实现自由的最大障碍,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标志着中国自由思想的启蒙。然而,思想的奠基却不能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展开,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被封建专制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举步维艰。专制者对人民的掠夺远胜过法国大革命之前法王的残酷。

……中国沿着封建的死胡同一步步走向更加暮落、衰败,自由的经济至此夭折。民族仍穿行在无边的黑暗里。而此时的西方诸如法国已经将法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继而推翻波旁王朝,开始了人类最美好的自由制度的建设,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也没有人像卢梭那样移迁圣贤墓,万人敬仰。李贽76岁被明皇迫害致死,当时有几人愤慨,几人同情!

——摘编自《民主道路之——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与资本主义的夭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概括明清时期启蒙思想的共同特点,比较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与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差异。
2021-08-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因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卢梭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指出材料一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解读其对科技的看法。
2021-08-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这些权利乃是由自然法加以昭示并予以保护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厂……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凡是脱离自然状态而联合成为一个共同体的人们,必须被认为他们把联合成共同体这一目的所必需的一切权力都交给这个共同体的大多数,除非他们明白地议定交给大于大多数的任何人数。因此,开始组织并实际组成任何政治社会的,不过是一些能够服从大多数而进行结合并组成这种社会的自由人的同意。这样,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创立世界上任何合法的政府。

——摘编自洛克《政府论》(成文于1689年到1690年)


(1)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民主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简述洛克的民主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2021-08-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编纂《四库全书》是继修纂《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纂而成。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出力最大的是纪昀,而所动用的抄写人员有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图书3100多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梭、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撰写人涉及学科条目代表作
伏尔泰历史学、哲学历史、智慧
孟德斯鸠哲学情趣(品味)
卢梭政治经济学、美学音乐
霍尔巴赫政治经济学、化学、宗教史、自然史
达朗贝尔前言、数学、物理学日内瓦
迪德拉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艺术、农业、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摘编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法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书编纂的相同之处并分别对两书的编纂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书所透视出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由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在英国,一个外国人享受同样财产自由与人身自由;倘使他被人控告了,他可以要求在审他的陪审员中,一半是外国人,就是说不仅是英国人。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二   1934年的5月的风暴打击,在一个新大黑暗时代的影响尤为深远。59日,从蒙大拿和怀饿明吹来的尘土在地面上飞旋着,被强劲的高层的风带着,向东南的南北迭科他两州吹去。更多的尘土被吹入气流中,直到35000万吨尘土飘向东部美国的城市地区为止。那一天下午的晚些时候,风暴到达了迪比克和麦迪逊,到了晚上,1200万吨尘土像下雪一样覆盖了芝加哥——城里平均每人4磅。……在大西洋上仍然有船只,有些在海岸300英里以外,在随后的一天或两天里发现甲板上有尘土。

——摘编自唐纳德·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伏尔泰思想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2021-08-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反对长期盛行的轻商贱商的封建流俗,旗帜鲜明地为商贾辩护:“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抉者重,所得者末。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他还宣扬典型人物和事迹来为商人正名,提出了“良贾何负宏儒”的论断。例如,他在《阿寄传》中赞扬一位市井细民不仅有经商才能,还具有忠厚诚笃的品德;在《商士传》中歌颂小商人程琼拾金不昧的美德,赞叹“孰知其事出士人之上如此也!”

——摘编自周治华《李贽的经济伦理思想与经济治理策论》

材料二   15世纪初开始,佛罗伦萨的知识精英积极肯定财富的价植被焦·布拉乔利尼在《论贪婪》中强调“贪婪”或“占有欲”是人的本能,追求财富是合乎人性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他指出物质占有欲和财富是市民生活、国家和文明的基础……“请不要给我提起那些粗俗、伪善的蠢货,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四处游荡,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却向别人鼓吹贫困和鄙视物质财富……如果所有人只满足于自给自足,那么就不会有人修建教堂和宫室,一切艺术活动都将停止,我们的生活和公共事务将陷入一片混乱。”

——摘编自刘耀春《从“出世”到“入世”: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市民生活伦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经济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与波焦·布拉乔利尼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对后者的经济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布斯(1588-1679年)认为,人们为了摆脱“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而共同订立契约成立国家并把自己的全部权力交给它,国家权力虽然至高无上却是有限的。“每个人通过合法的劳动、在不危害国家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的生活上的一切其他的满足。”人们有包括财产权在内的经济自由权,国家权力仅限于政治领域。国家主权者有义务依据法律来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出版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布斯的国家观并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第一,中国的国家制度不应该是一个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封建的、法西斯的、反人民的国家制度,因为这种反人民的制度,已由国民党主要统治集团的十八年统治证明为完全破产了。第二,中国也不可能、因此就不应该企图建立一个纯粹民族资产阶级的旧式民主专政的国家,因为在中国,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表现得很软弱;另一方面,中国早已产生了一个觉悟了的,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表现了强大能力的,领导了广大的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其它民主分子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领袖——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新条件。第三,在中国的现阶段,在中国人民的任务还是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必要条件还不具备时,中国人民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摘自《毛泽东选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新民主主义国家观的特点并分析这种观念的意义。
2021-02-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士大夫精神,叫圣贤气象。什么叫圣贤气象?张载有句名言:“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儒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人之道包括并存的两面:社会责任与个人自在、忧患意识与闲适心态、道义情怀与洒落胸襟。……到了明清之际,一些思想敏锐而深刻的思想家对士大夫精神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追求圣贤气象者必须首先具有豪杰精神,这种提法是过去没有过的。同样讲圣贤气象,到了王船山(王夫之)这里,就必须要有经世能力,要有开拓世界的气魄,特别要能够创造社会功业。

——摘编自朱汉民《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16-18世纪英国贵族从政治权利到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乃至婚姻家庭生活和教育,都产生了一定变化。在近代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英国贵族适时的调整,投入经营,用一种渐进式的转变方式追求自由权利,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英国近代史上,文化在推动整个国家崛起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而贵族精神正是英国文化发展的引领性力量。他们重视教育,更加注重等级性,以其在思想文化上的优势来影响社会其他阶层。

——摘编自毕书媛《16-18世纪英国贵族精神的渐进式演变及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士大夫精神”与英国“贵族精神”内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贵族精神”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士大夫精神”折射的时代背景。并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
2021-05-05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