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材料中观点反映的思想是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C.天赋人权D.民主共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认为,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地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这一观点
A.以人的感觉判定一切B.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
C.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D.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早期基督教徒看来,工作是贬低身份的行为。而加尔文却认为工作本身是一种值得赞美的行为,无分高低贵贱,要用勤奋的工作和节俭的生活实现个人的“救赎”。加尔文的工作观
A.表达了分享政治权利的意愿B.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根基
C.奠定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建筑与人文密相连,中西方建筑截然不同布局的方式呼应着东西方不同的思想文化观念,对比其差异有如下分析: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布局关系,无论是普通住宅还是深宫大院,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这种关系不是自发的,是依据着某种简洁的规律设计而成。②欧洲人的建筑布局一般都是围绕着最主要的公共建筑延展开来.比如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广场宫殿,这些建筑都是西方在各个时期最主要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大斗兽场作为公共建筑展示了古罗马是公民的罗马。

——据黄李涛《从<华夏意匠>看中西方建筑》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归纳宗教改革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主要思想观念并阐明该思想对平遥古民居布局的影响。②指出古罗马修建大量宏伟公共建筑的政治因素并说明大斗兽场如何凸显罗马公民的地位。(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2020-12-0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邦纳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下列思想可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认识你自己B.人是万物的尺度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D.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749年,某大学举行了“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改良风尚是否有益?"的征文比赛。一位思想家经反复修改,以《论科学与艺术》为题寄出应征。他在这篇文章中否定科学和艺术的价值,从反面进行了论证,论文获奖后,他称“我在这里是个野蛮人,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据此判断,这思想家是
A.洛克B.伏尔泰C.卢梭D.康德
7 .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和一切其他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决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决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败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过程中,新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同天主教会的反动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人文主义者和教会都要求接照自己的世界观来塑造这座大教堂,这场争夺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曲折,反映了全欧洲重大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许多特点。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材料三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从长远观点看,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思想最终导致了教会与国家的分离;理性主义思想对粉碎专制暴政、削弱教会特权起了促进作用;人道主义、天赋人权和强调人的严的思想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基本价值规范;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1)阅读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说明苏格拉底的研究领域及其在哲学上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人文主义者如何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塑造这座大教堂的,从教会角度出发,用一句话说明该教堂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述启蒙运动的影响结合所学,用典型事实说明“理性主义思想对粉碎专制暴政、削弱教会特权起了促进作用”。
8 . 以下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由此可推导出的结论是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
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
A.法国大革命推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B.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C.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D.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2020-11-19更新 | 373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文艺复兴以来,英国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渐崛起为世界强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借丹麦王宫争斗的不择手段,影射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动荡与混乱。剧本中所描写的人物,无不具有英国当时现实中人物的性格和精神,让人们通过艺术的熏陶,去反思现实。剧本有主线和副线双重线索设置,这主副线之间纠错复杂的矛盾,十分扣人心弦。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多次感叹,每一次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而剧作中各种富丽多变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被誉为莎士比亚式的修辞,将英文的语言艺术发展推动了一个新的高潮。

——摘编自丁牧《戏剧的历史》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的英国,产业资本尚未确立,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推动商品贸易的发展就成为经济生活的主流或中心。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需要打败海外竞争者,扩大商品贸易的范围,克伦威尔所推行的对外政策正是这种要求的集中反映。但长期的对外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困难,激起国内普遍不满和政治上动荡不安。

——康德民《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

材料三   谷物法是英国历史上管理谷物尤其是小麦进出口的法律的总称。英国托利党政府对谷物的高进口关税保护政策,保护了土地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谷物产量和谷物价格因谷物法的保护而保持在较高水平。工人家庭不得不以高价购买生活必需品,由此又引发了国内食品加工业的日渐萧条。工商资产阶级也认为谷物法保护下的高粮价使英国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英国工业衰退。英国工人阶级和工商资产阶级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经过30年声势浩大的运动,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

——梁发芾《英国谷物法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哈姆雷特》的特色,说明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克伦威尔反映“这种要求”的对外政策,并分析上述对外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历史背景。指出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2020-11-16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孟德斯鸠认为国家应由君主单独一人根据根本法,依靠一些中间的、从属的权力进行统治。伏尔泰认为英国式政府的可取之处在于:下院议员、爵士、君主间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这表明两人均
A.赞成直接民主制B.赞成“虚君”统治
C.倡导天赋人权说D.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