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75 道试题
1 .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等,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历史上农业经历了大约三次革命,约10000年前左右,原始农业产生,人类逐步过渡到定居半定居的农耕生活方式,这场革命被称为新石器革命。这次农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西亚、东亚(含南亚)中南美洲。之后人类经历了从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演变,耕种方式也由刀耕到锄耕再到犁耕的演变。约在公元前1400年前开始,因铁器材料的使用及动物的驯养,人类可以进行铁犁牛耕式的农业。在中国,以小农生产为基础的传统农业时代到来。

——摘编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材料二   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材料三   巴贝奇开宗明义地指出,机械化生产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伟大工业的奠基”。他指出,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细化的分工,高效的生产单位必须要把特定生产过程中最有效的劳动分工所需要的工种类别再翻上几倍。他还提到了各种花销的数额,其中包括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费用,在规模太小的工厂里,他们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将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在一座大楼中,会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一个实体能够负责质量控制,这就降低了失误的可能性。

——乔舒亚·B·弗里曼《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世界农业发展演变的特点。结合所学,从生产关系角度阐明原始农业产生的“革命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6世纪西欧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推动这一时期商业贸易变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分析“工厂制”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其对“伟大工业的奠基”产生的作用,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中后期“工厂制”在中国的发展。
2024-06-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2 . 边疆治理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周边的少数民族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北方的突厥和回纥、西南的吐蕃和南诏、东北的契丹和靺鞨。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开明的边疆治理政策,怀柔与攻伐政策相结合,保障了唐代的疆域稳定,使大唐出现了“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的盛世局面。

——摘自田宁《武则天与唐朔前期的边疆民族治理》

(1)列举唐朝的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前期开明的边疆治理政策所取得的成效。

材料二   蒙古族在边疆诸民族中分布范围最广,力量最强,也最受清朝统治者的重视。漠南蒙古诸部在清廷入关前已归附,清朝参考八旗制度,将编制成若干个札萨克旗进行管理。清朝统治者不但对蒙古贵族封爵授职,拟于宗室,而且还与蒙古贵族建立起密切联姻关系。康熙帝曾称:“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清朝民族关系不但承上启下地演绎着过去民族交往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而且还继承、延续了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流向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释清朝是如何实现“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的?结合所学,概述清朝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政策有何特点?
2024-06-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是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所宣扬的十诫,对十诫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十条诫命
1.除了耶和华神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6.不可杀人。
2.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偶像。7.不可奸淫。
3.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8.不可偷盗。
4.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9.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5.当孝敬父母,使你在世得福。10.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妻子、财产,并他一切所有的。
A.基督教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B.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C.教会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基督教教条在西欧具有法律效力
2024-05-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称,宋代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民间契约关注,改变了唐代“任依私契,官不为理”的传统……然而这项政策阻碍了民间各种契约关系向自由化方向发展,这正是直到明清时期也未能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大变动,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原因。学者意在强调(     
A.宋代契约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B.宋朝社会的契约精神比之前代有较大的进步
C.契约阻碍了经济向自由化发展
D.政府的契约政策适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要求
2024-05-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世纪末英国的“公共卫生专家”称曼彻斯特“比得上伦敦,而就穷人拥挤在令人作呕、黑暗潮湿、狭小不堪的住宅(这是繁殖疾病的非常肥沃的土壤)的稠密情况而言,曼彻斯特不幸也赶得上,甚至超过了伦敦。”由此可见,曼彻斯特有如此堪比伦敦的“地位”是因为(     
A.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革新B.电力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
C.工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比高D.城市建设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举夙为外人垢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兵农工商,各完其义务而分任其事业。

—摘自张之洞、袁世凯《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9月2日)

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

—摘编自刘大鸭《退想斋日记》(1905年10月17日)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2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指出,人文主义就是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1500年前后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就是这种精神的外在表现。哥伦布是热那亚人,卡波特也是热那亚人,他们都出生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这绝非巧合。该学者旨在(     
A.阐明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B.表明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间的联系
C.赞扬热那亚人的冒险精神
D.强调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摘编自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冷战期间,苏联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到20世纪80年代被日本超过。但与实行资本主义及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不同,其经济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的,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方式对经济实行控制和调整。在 1928 年至1932 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后,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苏联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但是苏联的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事关国防的军事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和航天工业非常发达,其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事关民生的轻工业和农业则相对落后。

——整理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大萧条从美国开始,1929年 10 月24 日股市下跌,到10月29 日成为1929年华尔街股灾,席卷全世界。大萧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毁灭性打击,人均收入、税收、盈利、价格全面下挫,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有些国家甚至达到33%。与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不同经济学派对大萧条的原因解释迥然不同。整体而言,“市场派”学者认为,政府的错误管制将正常的经济衰退,扩大为大萧条,“政府派”学者认为大萧条显示资本主义市场的缺陷,呼吁更多政府管制和干预。

——摘编自加里蒂《大萧条》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0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舒尔茨在《马尼拉大帆船》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评论:中国往往是大帆船贸易货的主要来源。就新西班牙(墨西哥及其附近广大地区)的人民来说,大帆船就是中国船,马尼拉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作为大帆船贸易中最重要商品的中国丝货,都以它为集散地而横渡太平洋。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当无拘无束地谈论菲律宾的时候,有如谈及中华帝国的一个省那样。

(1)对比图1和图2,指出世界贸易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帆船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大帆船贸易带来的影响。
2024-05-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