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0 道试题
1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写道:(中世纪)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意大利最先打破这层纱幕主要是因为(       
A.独特的地理位置B.保留了古典文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宗教神权的束缚
2 . 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花费十余年时间,将《圣经》新旧约全部翻译成德文并出版发行。在翻译过程中,他对德文构词、语法、语句进行了加工和规范,促进了标准的德语书面语言的形成。马丁·路德的翻译活动(       
A.旨在推动宗教的世俗化改革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利于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D.维护了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法国启蒙运动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杰出思想家为代表。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宣扬自由和平等原则;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而卢梭在强调“天赋人权”的同时,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启蒙运动(     
A.发生的时间早于文艺复兴运动B.其精神内核是限制君权
C.勾勒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蓝图D.倡导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孟德斯鸠认为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他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其“具体办法”是(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因信称义D.自由平等
5 .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将古希腊智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公元前5世纪)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称之为“伟大的命题”。黑格尔的判断主要是基于该命题(     
A.推动了城邦民主的发展B.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C.凸显了人的地位和价值D.高扬了理性主义的旗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世纪,法国学者认为“历史学不应当仅仅记录琐碎的事件,而应当能够类似于牛顿的科学,能把事实还原为定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历史学的基点就应当扎根于“人的科学”所揭示出的人性,揭示“人类精神的毁灭、复兴与进步”。这一主张(     
A.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B.开启了史学的科学化趋势
C.深受启蒙思想影响D.助推了欧洲宗教改革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加尔文派认为,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质,努力工作,克勤克俭,不可沉溺于腐化享受之中,任何人一旦出现这类举动,都被认为是堕落的,也会被认为是遭到上帝抛弃的表现。加尔文派的这一思想(     
A.扩大了教会的统治基础B.打破了基督教的精神控制
C.维护了世俗王权的统治D.增强了民众奋斗的使命感
2023-04-18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史学家评论西方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时说:“一方面,它将对腐朽制度的仇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完全对立起来;另一方面,它把自然问题同社会问题视为性质上近似的问题。”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内核是(       
A.平等B.自由C.法治D.理性
9 . 马丁·路德认为:“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宣扬人应该追求来世幸福B.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C.主张建立严格的教会仪式D.强调信仰即可得救
10 . 17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化,如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宗教改革的兴起以及启蒙运动的进行。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科学革命的重大影响B.西欧社会的近代转型
C.全球国际格局的巨变D.世界逐渐走向了整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