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历史叙述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历史叙述与其所处特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研究世界历史的书籍信息

成书时间地区作者书籍主要历史叙述
16世纪初威尼斯A.萨贝利科《恩奈阿德》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以人为本的世界
18世纪法国伏尔泰《论各民族的风格与精神》把欧、亚、非、美几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
鸦片战争后清朝林则徐魏源《四洲志》
《海国图志》
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
19世纪晚期德国冯·兰克《世界史》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高度概括以上历史叙述共同的历史背景,并分别指出以上历史叙述与所处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
2021-12-13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生活在明朝晚期。少年时代的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响,“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1583年汤显祖中进士,1591年因抨击朝政,被贬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汤显祖的剧作多作于为官闲暇时间,1598年完成杰作《牡丹亭》后,终因触怒权贵而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西临川。汤显祖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以戏曲成就为最。《牡丹亭》与《紫钗记》歌颂爱情,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与《邯郸记》针砭时弊,为社会风情剧,四剧皆有梦境,合称“临川四梦”。市井百姓、文人学者无不赞其“技出天纵、匪由人造。”“《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

——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年谱》

材料二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的市民家庭,为谋生步入剧坛。作为职业戏剧创作者,莎士比亚戏剧深受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作品影响。他一生与戏剧、剧团、剧场密不可分,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以独特的方式在舞台再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为了使剧本剧情更加贴近16世纪的英格兰市民社会,莎士比亚努力摆脱古典戏剧的束缚,自由剪裁拼合人物,插入各种细节,比如苏格兰的五步舞,下半身套着灯笼裤的德国人。莎士比亚在贵族与平民、古典传统与现代民众等方面找到了新的平衡,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李伟民《中西文化语境里的莎士比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时代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崛起的一代启蒙思想大师,也接受孔子思想熏陶,高举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旗帜,将其发展到最高度、阐发到最强度,为法国启蒙运动注入了新的力量,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和重农学派代表魁奈,都表现出对孔子学说及其价值的虔诚与敬服,伏尔泰所倡导的“开明君主”就是中国儒家理想中的德君。狄德罗借助中国文化的材料,利用作为百科全书主编的特殊地位,开展对法国现实的无情批判。魁奈认为《论语》满载原理及德行之言,胜过于希腊七贤之语。启蒙思想家们通过研究孔子,进而把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入1789年的《人权宣言》。

——摘编自陈奉林《孔子在欧洲》

材料二   20世纪的中国历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清人“天朝上国”的美梦破碎,“睡狮”惊醒。社会从渐进式的演变,骤然发生了急剧性的变迁,这种脱离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把中国带入了西方式发展的轨道。随之,文化思想领域“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孔子儒学遭遇空前的危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诸贤们,如陈独秀、胡适、鲁迅和吴虞等知识分子,称孔子为中国历史的祸根,并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热潮,孔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往日神圣的光环,一时间尊严扫地,甚至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孔子长期的圣人尊号也被许多人改为“孔氏、孔老二、盗丘”等。

——摘编自傅丽丽《陈独秀孔子观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对待中国传统儒学的不同态度,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儒学在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价值分别作出评价。
4 . 15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全球联系逐步建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尼拉大帆船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它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这条特殊的海上流通路线被称为“大帆船贸易”,形成了跨太平洋的丝、银对流,巨额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4亿比索,其中一半流入中国。大帆船贸易也促使原产美洲的玉米、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勤劳的中国人也通过大帆船贸易远渡重洋,为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影响》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对启蒙思想家政治主张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建构。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等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粉碎政治暴政的枷锁和削弱那些丧尽天良的教士特权起了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也在日益增长。当这种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扩展到整个欧洲,带来了双重影响。同时又是道德的堕落与文明的丧失。

——摘编自刘玲《高中历史“启蒙运动”一课的教学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双重影响。
7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德国启蒙运动只是英法启蒙运动的'传入'和翻版",而是有其独立的创造和特点。它受外(主要是英法)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欧洲各国有不同的政治情况和经济发展,但在思想文化上并不是彼此隔断的。其首要目的在于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具有突出的民族特性。德国启蒙运动偏重于理论的斗争,它的发展和成就多集中在艺术、哲学、文学等文化领域。

——摘编自谢素科《论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步骤。它彻底否定传统社会的一切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和价值观,对解放人的思想、对现代人格的形成、对现代民族文化心理的铸造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它对旧制度进行了批判,"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种种理论,阐述他们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思想,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进行独立思考,捍卫自己的权利,摆脱封建枷锁,要求人们有智识、有教养、成为自由的人、真正的人。在启蒙运动中,理论家们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种种构想,成为现代社会政治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郭定平《启蒙运动之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启蒙运动是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步骤"。
8 . 博物馆承载着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的文化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时期,搜集古物蔚然成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动植物标本和艺术品被带回欧洲,促使各国建立国立博物馆。世界上第一座国立博物馆是1753年创建的大英博物馆,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博物馆进入发展时期。美国企业家和金融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收购艺术品,并且仿照欧洲模式建立博物馆,1870年成立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即是其中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创办数目最多,发展重点由欧洲转向美国。大量公共的国家博物馆在美国建立,使其由文物收藏所演变为科学研究与文化宣传的中心。

——摘自杨共乐《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1)依据材料分析世界近代史中推动欧美博物馆不断发展的因素。
(2)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博物馆的新变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这与意大利城市生活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意大利的城市以工商业和银行业致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世俗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这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众星云集。14世纪,佛罗伦萨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人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拿破仑说:“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路易十六也曾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从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到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开明专制”,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而且启蒙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

——摘编自黄振等《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发源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