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22 道试题
1 . 阐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斯密坚定地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击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度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及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捷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三   新的形势已经向传统的经济学派如凯恩斯主义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批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流派应运而生。现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制度主义是纷繁复杂的诸多经济流派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派别。所谓供给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理论相对立的,是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对策的理论。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鳊《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亚当·斯密经济思想及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相比有什么不同?分析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实质及这种经济思想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根据材料三概括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之处。
2 . 读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和西欧封君封臣等级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及所学,简要回答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结合西欧封君封臣等级结构示意图和所学,概括归纳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3)结合上图和所学内容回答,作为处于不同社会形态的两种政治制度,二者有何共同点?
2024-04-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培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自主学习成果汇报历史试题
3 . 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2)观察材料二的三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6至图18世界商贸领域发生的变化并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3个角度的变化;分段解读;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4-04-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世纪中期,基辅罗斯与波罗的海地区和拜占庭进行贸易,在政治和经济上,基据罗斯深受拜占庭的影响,一些新词汇也进入到俄语中并被广泛使用,例如十字架、修道士、哲学、逻辑性等。13世纪,一些来自蒙古突厥语系的词语被俄语所吸纳,成为了俄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的与游牧生活有关,如长袍、托运队,有的与国家架构、贸易相关,如国库、商队、可汗。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决心打开通向欧洲的窗亲自前往西欧学习,随之而来的词汇包括司令部、港口、船舱、船舵等。18、19世纪,俄罗斯宫廷崇尚法国文化,法语成为俄国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大量法语词汇融进俄语中。其中有的属于生活领域,如长沙发、衣帽间;有的属于艺术领域,如演员、芭蕾;还有政治、法律及军事名词,如行政区、议会、仲裁、侵犯版权、军队。

——摘编自王晓华《俄语外来词的多维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语在吸收外来词上表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使俄语词汇不断丰富的主要因素。
5 . 漫画是思想宣传的重要手段,借助漫画可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赏析以下三幅漫画,并回答问题。

(1)请指出三幅图所反映的欧洲重大历史事件,并分别概括出三幅漫画的思想主旨。
(2)据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三幅漫画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并选择其中一幅漫画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继比利时之后的是法国,不过,由于若干原因,其发展速度怪得多。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的确逐渐影响了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然而,事实仍旧是,到1914年,法国并未象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些因素使德国到1914年时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超过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能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跟随英国之后。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法国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怪得多”以及德国工业革命发展“巨人般步伐”的各自原因。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舰,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不同历史命运背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裂)道而议,分徒而讼。

——摘编自《淮南子》

史料二   “士”从最低级的贵族转变到四民之首(士农工商),是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发展,从此以后,“士”便从固定封建秩序中获得了解放……“士”不再受固定的身份的束缚,因此在思想上也解放了他们,过去是“思不出其位”,现在则可以“思出其位”了。

——摘编自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史料三   吾(孔子)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摘自《左传》

史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归纳史料一、二、三中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
(2)结合以上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并归纳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简衣(部分)

国家确立方式确立的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民主共和制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内战)
法国大革命多次反复,最终确立民主共 和制
俄国农奴制改革君主立宪制
德国王朝战争君主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君主立宪制

——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17-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2)概括材料三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依据唯物史观加以评价。
2022-07-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